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动态信息 镇、街道动态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金元镇基层治理有效

2020-12-31 09:17|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10| 评论: 0|来自: 大英县政府门户网

摘要: 金元镇基层治理工作在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县委五届六次党代会精神,强化基层组织在基层治理中作用发挥、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党建引领,筑牢基础主导基层治理1.健全机构,强化基层治理组织保障。建制村调整优化后,部分村级组...

金元镇基层治理工作在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县委五届六次党代会精神,强化基层组织在基层治理中作用发挥、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引领,筑牢基础主导基层治理

1.健全机构,强化基层治理组织保障。建制村调整优化后,部分村级组织需要重新建立健全,按照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我镇在村党总支下设党支部18个,在金元社区成立小区党支部1个,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非公企业联建党支部5个,在都江堰建立农民工服务党支部。通过健全组织,构建了覆盖到社、到户的组织体系和党员服务网络,为全面推行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消除了基层治理“空白地带”。村党总支组织各村成立村妇联团委、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组织,完善了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

2.建立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制度保障。建立基层党组织处理村级事务的决策监督机制,重新印发金元镇“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村(社区)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权责、理顺管理权限。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事务议事规则,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党组织提议,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决策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村务监督机制,重新修订完善了13个村的村规民约,推进基层民主管理,促进基层治理制度化。

3.筑牢堡垒,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各村(总)支部将基层治理纳入重要工作内容,组织党员开展基层治理交流,收集治理方法和建议。在江柏村、金容寨村、金河湾村等村实施“1+10+N”(即“1个支部+10名党员+N名群众”)党员“双带”致富工程,提升党员“双带”能力;实施困难党员、老党员关爱工程,在“七一”期间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40余名;开展“七一”庆祝活动,给党员过“政治生日”,增强党员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党员先锋队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防洪抢险抗灾等危难险重任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着力自治,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1.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治化建设。制定金元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章程标准示范文本并推广,组织各村(社区)建立健全村(居)民议事会和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章程。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广泛开展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活动,探索建立基层民主多种形式,让村民走向民主法治之路。

2.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志愿服务建设。重点培养老年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特定群体服务志愿者工作队。各村(社区)建立志愿者名册台账,开展志愿者星级评定,引导他们开展基层生产互助、邻里守望、矛盾纠纷协调化解、平安巡逻等志愿者服务队。建立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激励回馈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村级治理中来。

3.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移风易俗建设。深入实施“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提倡“勤俭节约”,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整治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提升风清气正的居住环境。

(三)多措并举,化解矛盾稳定基层治理

1.抓网络,强保障,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实施镇村两级15个综治中心建设,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全镇划分为14个网格单元、配备兼职网格员14名,强化群防群治队伍14个,积极实施“雪亮工程”安装85处监控探头,加强技防设施建设,构筑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

2.抓排查,强化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构筑有效的矛盾纠纷领导体系,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围绕“重点人、重点物、重点事”开展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加强矛盾纠纷化解,落实重点人员稳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65件,落实重点人员稳控3人,无赴省进京上访情况发生。

3.抓整治,强防控,全力推进平安建设。整治辖区学校、车站、市场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8个,对辖区吸毒、精神病患者、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等322名特殊人群开展服务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扫黑除恶、禁毒和反邪教等宣传活动22次,入户走访摸排涉黑涉恶线索280余次,开展制毒高危场所巡查448次,巡查其他各类场所5000余处,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弘扬文化,丰富内涵提升基层治理。弘扬“三大文化”,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丰富基层治理内涵。一是弘扬“礼孝”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各村(社区)着力在礼仪孝道文化上下功夫,通过身边人互学互鉴,评比表彰,文艺活动等形式,开展了讲礼仪树美德新风、讲孝道扬和谐家风、讲感恩强淳朴民风“三大行动”和开展“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户”、“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引领群众形成互助互敬互爱好风气,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争荣誉的良好氛围。二是弘扬“宜居”文化,提升生活品质。各村大力实施生态宜居、文化宜居、产业宜居“三大行动”,依拓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土坯房整治、新村建设项目等提升硬件设施,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美化村庄;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按照“六净六顺”要求开展居家环境卫生整治,美化家庭;开展家庭卫生评比,促进“讲清洁、爱卫生”好习惯的养成;在村庄周围发展脆红李、甜桃、莲米、柠檬、香桂等产业,在增收致富同时,美化村庄环境,实现产业宜居目的。三是弘扬“扶智”文化,提升能力水平。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工作思路,各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农民夜校”“家长学校”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增长新志气,实现文化增能、文化扶志、文化引思,培育出了许多脱贫典型、“双带”能人。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