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府办函〔2016〕102号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县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
复 函
农工民主党大英县支部委员会:
你支部在县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第1号提案)收悉,现将相关情况函复如下:
一、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
(一)强化扶志。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先后组织县级干部下乡宣讲32次、部门干部下乡宣讲676次,制作展板63张,悬挂标语221幅,在《大英新闻》开设“脱贫攻坚大英在行动”专栏,播报相关新闻200多条,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积极主动拓宽增收渠道,充分认清和把握好国家政策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振信心,摒弃“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二)强化扶智。通过干部驻村帮扶和“走基层”等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帮助贫困群众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将家庭劳力、土地等资源转化为资本;在产业发展上鼓励富户带穷户、强户联弱户,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扶持发展增收产业;在农村治理上坚持民主公开、自主管理、共同参与,发动农村群众一起拔“穷根”、换“穷貌”,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二、强化精准扶贫,切实增强脱贫攻坚实效
(一)扶贫对象精准。2014年,严格落实“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国家贫困标准识别出贫困人口16004户34191人;按照“一高一低一无”(贫困发生率高于17.2%、全村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737元、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标准识别出贫困村45个。经过2014年脱贫和2015年先后5次复核清退,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认定我县脱贫攻坚期间有贫困村45个,贫困户10177户24318人,切实做到了扶持对象精准。
(二)扶贫措施精准。突出“精准”、紧扣“脱贫”,科学制定了县镇(乡)、村、户“四个层面”的精准脱贫规划。在县级层面按照“区域式规划、节点式布局、组团式建设、连片式突破”的思路,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移民搬迁等内容,重点编制《大英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四大四小片区”连片脱贫攻坚规划》;在乡镇层面立足基本条件和产业基础,紧盯重点片区、重点村社,编制了“三表三图”的攻坚路线图,即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布表、农民增收目标表、减贫人口任务表,产业发展布局图、基础设施布局图、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图;在村级层面坚持因村制宜,逐村制定脱贫计划和工作方案。全面完成45个贫困村脱贫攻坚规划、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在贫困户层面针对不同的致贫成因和脱贫愿望,逐户制定了条理清楚、内容简洁、务实管用的精准脱贫卡,实施“一对一、点到点”精准帮扶。
(三)扶贫项目精准。根据边远偏僻、旱片死角、库区淹没三种类型贫困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实施交通、水利、产业等项目。以贫困村为重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新建和改造村社道路242.38公里,新建便桥37座;新建和改建提灌站66处、塘堰46处、蓄水池217口、囤水田31处、石河堰62处、水渠79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2.7万亩,新增蓄水能力122.5万立方米;改造农村危房295户2.36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350平方米;新、改建村级医疗卫生室38个,文化室31个;易地扶贫搬迁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年度方案制定、集中安置点规划选址,计划年内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94人。
(四)资金使用精准。按照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项目走的要求,2016年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77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8521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水利扶贫、农业产业扶贫、工业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商务扶贫、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科技扶贫、新村建设扶贫、教育扶贫、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生态建设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医疗卫生计生扶贫、文化惠民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社会扶贫、财政金融扶贫18个扶贫专项计划,年内实现6400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销号、1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五)技能培训精准。2016年计划投入资金245万元,组织1200名贫困家庭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实施劳务品牌培训5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开展职业介绍200人,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同时,帮扶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贫困自主创业者申报免息贷款。
三、强化资源整合,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力度
(一)积极向上争取扶贫资金。围绕深化改革新常态,高度敏感研析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主动出击,及时对接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2016年已经争取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周转金、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分险基金等各类专项扶贫、行业扶贫资金近2亿元。
(二)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为切实做好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县级财政在原有预算100万的基础上,追加预算1000万元,有效保障各项工作开展。
(三)整合社会力量扶贫。组织开展扶贫日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共接受捐款10万余元;扎实开展“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子女就读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除享受国家普惠政策外,再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在“四川爱心扶贫网”信息平台发布贫困户信息50条,搭建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平台。
(四)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健全完善前期评估测算、使用监督控制、后期复核审查全流程管控机制,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进行动态管理和科学评估。严格执行扶贫资金管理责任制、专帐核算制、专项审计制等,资金使用和管理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21日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县政府办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