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集中整治”的工作思路,强力整治生活垃圾沿河倾倒现象,着力改善乡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标
摸清生活垃圾产生底数,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基本消除垃圾污染,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村容镇貌整洁卫生、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三、
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
(一)
强化河道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整治辖区内河道、水库、沟渠及沿岸环境,实行属地管理,全面清除水域垃圾、水葫芦、浮漂等杂物,清除沿岸积存垃圾,河道严禁倾倒垃圾。全面制止污水粪便直排河道、超标排放和填埋河道等行为。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责任人:王清杰、村(社区)书记、主任
(二)
强化村容秩序整治。彻底清理村庄内道路沿线、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基本达到村内干净卫生,无暴露垃圾。清除院落内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及时清理畜圈粪便,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明亮舒畅。
责任单位:各村
责任人:村(社区)书记、主任
(三)
强化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整治。开展生活垃圾治理情况大排查,摸清生活垃圾产生底数。大力推广“户集、村收、镇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引导农村居民利用旧筐、旧桶等自备户用垃圾收集容器,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每个院落(散居的 3—5 户)要设置 1 个垃圾定点收集点(池),每 1—3 个村民小组要联建 1 个垃圾分类减量池,确保农村生活垃圾由镇运输到垃圾场统一处理。各村要对公路沿线已修建有破损的垃圾池(房)进行维修加固处理;对蓬乐路沿线的垃圾池(房)进行美化。同时,要加大对垃圾收集设施的管护力度,保持垃圾收运设施清洁,切实做到池(房)内垃圾不爆满、池(房)外垃圾不散落。落实专兼职清扫保洁队伍,实现常态化保洁和垃圾集中堆放、定期清运,确保垃圾收集房(池)、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有效运转,做到应收尽收,应转尽转。
责任单位:治理办、各村(社区)
责任人:蒋西、王清杰、村(社区)书记、主任
四、实施步骤
此次整治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从2017年5月4日开始到2017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5月4日—2017年5月15日)
利用广播、会议等宣传形式,深入宣传生活垃圾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7年5月16日—2017年6月16日)
积极组织开展排查摸底,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集中时间、人员、资金,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整治,建立问题整改前后的影像档案资料。
(三)完善提升阶段(2017年6月17日—2017年6月24日)
对前一阶段工作查遗补漏,确保不留死角盲点,在此基础上,搞好我镇城乡环境卫生设施的检修维护和日常管理,使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四)建章立制阶段(2017年6月24日—2017年6月30日)
要建立健全镇设施管护、环境保洁、绿化和镇容美化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门前五包”、“门前三包”等长效机制,做到管理办法制度化、措施活动经常化,确保整治成效长效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生活垃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作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镇治理办。各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并结合实际,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村(社区)要按照整治任务和时间安排,逐村建立工作台账,量化分解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整治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村民大会、村级广播、发放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生活垃圾整治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贯穿于环境卫生整治和日常维护全过程,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治理的好做法、好典型、好效果,引导广大群众改变观念,摒弃陋习,崇尚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充分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有效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大资金投入。坚持“政府补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思路,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镇财政要明确配套资金专项用于环境保护治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引导和发动乡村企业、能人富户参与生活垃圾整治,积极探索环境卫生整治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不断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
(四)严格检查督导。镇督查室、镇治理办要加强对这次整治活动的督导检查,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要进行通报批,逗硬问责,并扣减年度目标考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