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大农函〔2022〕91号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县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80号提案的
复 函
李婷婷委员:
您在县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强化乡村青年服务夯实人才振兴基础的建议》(第80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工作,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2014年以来,按照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我县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技推广部门、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以农民田间学校、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为实训基地,选择由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各级农技推广骨干以及各地田秀才、土专家组成的名师队伍。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业者,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大户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把返乡从事规模化种养和农业服务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作为优先培育对象;把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作为特殊对象,给予倾斜性安排,选好培育对象。分产业、分类型开展为期7-15天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着力提升新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2014年到2021年8年间,全县累计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403人次,其中生产经营型1350人次、专业技能型348人次、专业服务型630人次。
2022年,我县将继续开展培训,遴选274人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其中省级调训5人(农业领军人才1人、农业职业经理人4人),市级调训7人(农业职业经理人7人),县级培训262人(经营管理型168人、专业生产型50人、技能服务型44人)。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紧密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等重点任务,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全产业链技能水平提高,以提升培育质量效果为导向,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供给型向需求型、技能型向复合型转变,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协同,引进培植与就业培养并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全省“10+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采取高素质农民培训、集中培训、技术员入户指导等方式,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培训工作,重点对惠民政策、产业技术、项目申报等内容进行讲解,切实提高农业人才科技创新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旱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技术普及到位率达80%以上,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格局。通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班,并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安排我县农业专家为农民爱学习有技术疑问的农民朋友授课并答疑解惑,每年累计培训农民达上万人次。
三、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
充分利用农广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依据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条件,规范程序,以县为主开展认定管理工作,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动态管理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认定和扶持措施,有力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顺利开展。近年来,全县认定了2392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新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吸引更多的青年到农村广阔天地干事创业,造就一支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人才基础。
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