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动态 工作动态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大英县2016年安置房管理工作报告

2016-12-9 00:00|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23| 评论: 0|来自: 大英县政府门户网

摘要: {"原始ID":"fa9d944a77f641a7b53fece3a9da1b35","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9日","发布者":"大英县政府门户网","附件":[]}

关于我县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通过调研调查,我局分别在涉及安置房建设的蓬莱镇、隆盛镇、文化产业园区、郪江新城管委会、城东社区等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等形式,对全安置房建设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召开了由发改、规划、国土、财政、要素保障等职能部门参加的安置房建设管理座谈会,通过各种形式征求了人大代表、安置群众对我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为有力推进我县安置房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县人大的组织下,于2016年5月,相关部门参与的考察组一行到内江东兴区、眉山仁寿县考察学习了去库存及货币化安置先进经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我安置房建设的管理情况。住建局为级层面安置房建设管理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年度计划的编制、统计、督查以及提供行业指导,并协调各方的关系。各镇乡安置房由各镇乡自行负责,主要采取二次代建的形式,第一次是出资人(征收人)委托属地镇乡代建,镇乡再招标确定代建企业或BT融资投资人。

(二)我安置房建设的建设类型。安置房项目建设模式主要分为种:安置加开发模式、BT融资模式、政府统规统建模式、新农村建设模式、划地自建模式

(三)我安置房建设总体情况。近年来,全县安置房建设涉及蓬莱镇、隆盛镇、工业园区、城东社区、城西社区,共计40个村、114个居民小组,征收房屋面积106.86万平方米,应安置户数8362户,27437人,规划安置房建设项目20个,应建安置房面积146.71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0.72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9.90亿元,被征收人房屋回购款10.82亿元)。

1.开工项目。包括朝阳南街棚户区改造、余粮村2、3社、凉湾三期、山水乐居、青龙坡4、5、6社、青龙坡1、2、3社、隆盛镇快捷通道、农业产业园、天星村、火井村等10个安置房建设项目,建设面积71.0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49亿元,完工后安置4782户,14349人。

其中:年底前完工并安置到户的有余粮村2、3社、凉湾三期、山水乐居、隆盛镇快捷通道、农业园等5个安置房项目,规划建设面积39.34万平方米,总投资6.24亿元,安置2540户,7514人

2.未开工项目。包括学林雅苑、新苗村5、6、10社、梨子坝10社、太吉庄园、凉湾五期、城市农博园、西环线、弃土场、凉湾四期、梨子坝7社等10个项目,建设面积75.64万平方米,总投资15.23亿元,计划安置3580户,13088人。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齐全。政府始终把安置房建设及安置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实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置房建设领导小组,由县住建局作为安置房建设管理的牵头单位,各镇乡及相关部门设立安置房建设管理办公室,并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形成了较完善的三级管理体系。同时,把安置房建设任务作为各镇乡、部门的个性化考核指标,为更好地开展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为使我县安置房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县政府落实“块抓条保”的工作机制,以各安置房属地镇乡负责建设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征地、拆迁、审批、配套等各个环节,以及各类要素的保障上,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确保安置房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县政府还多次专门召开相关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项目进展中遇到的具体难题,为安置房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住建局能充分发挥其在安置房建设与管理中的牵头作用,不断加强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以及行业规范、项目监管等方面的力度,为我县安置房建设的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精心设计,以人为本。县政府及安置房的相关建设单位,坚持以人为本,把安置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引领作用,使安置房的项目选址更加科学、合理。并充分考虑安置群众的现实需求,科学设计安置房户型结构,完善功能配套,优化建设标准,提升了安置房的整体品质。

(四)加强监管,保证质量。为规范全县安置房的建设实施了安置房“阳光建设”工程,推出项目建设公示制度,邀请安置群众全程参与工程的招标、建设、管理等。同时,通过每月通报、每季检查、重大项目巡查、列入重大决策执行监察平台督查等形式,加强对全县安置房项目的监查力度,实现对安置房建设项目的全面监管,确保了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五)周密布置,确保安置。安置好群众、让群众有一个安心、舒适的家,是安置房建设的最终目的。为了做好这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各镇乡、社区精心策划安置方案,积极做好有关预案,周密布置,公开公正操作,使拆迁群众得到了较好的安置,没有产生大的矛盾。如城东社区在安置大南街群众时,精心安排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在抽签环节,邀请了人大代表参与监督,公正员现场公正,全程进行摄像,使整个安置工作紧张有序,群众满意度较高。

、存在问题

(一)建设滞后

近年来,尽管我县安置房建设数量逐年递增,速度不断加快,但建设总量和速度明显跟不上征收安置的需求。导致征收与安置不匹配的主要原因:一是超前规划不够。对安置小区地块没有提前准备和超前规划,往往当年征收项目启动后,才开始安置小区地块的选址和征收等工作,安置房建设明显滞后。二是保障不足。首先,土地指标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尽管县政府对安置房建设的用地指标做到了优先安排用于安置小区建设,但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缺口。其次,建设资金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县安置房建设项目20个,需建设资金30亿左右,由于我县财政实力薄弱,资金筹措渠道减少,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同时,受市场经济影响,房开企业等代建公司资金筹措困难或断链,导致部分安置房建设项目停建,延缓了安置房建设进度。三是缺乏强有力的征收手段。受“行政强拆不能用,司法强拆很难用”的影响,安置房建设地块因个别拆迁户在思想攻坚和补偿到位的情况下仍拒不签订搬迁协议,影响了土地交接的顺利进行,导致安置房建设搁置。如郪江新城4、5、6社安置房建设,至今还有20余户没有拆除,使该区域安置房无法推进。

由于安置房建设滞后,一方面延长了拆迁户的过渡期,增加了财政支出。目前全县被征收户已超过过渡期时限,最长的过渡期近六年,按规定必须支付双倍过渡费。经统计,每年县财政应拨付过渡费近5000万元。另一方面安置房建设的滞后,给动迁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使其因未得到及时安置长期居无定所,满腹怨言,抵触情绪比较强烈,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同时,也给后续拆迁工作带来许多消极因素。

(二)档次偏低

一是选址偏僻。由于过多考虑市区较好地块用于商业开发积累城市建设所需资金,绝大多数安置小区都分布在主城区边缘。一些小区周边缺少学校、农贸市场、医疗机构、超市等生活设施配套;一些小区因远离主城区,管网等市政设施尚未配套到位,难以满足拆迁户基本入住条件。如余粮村2、3社、山水乐居等安置房主体工程已完成,但因资金原因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尚未开工建设,导致小区入户官网与主管还无法对接。二是建设品位偏低。由于没有确立安置房与商品房同一档次的建设理念,大部分安置房建筑造型千篇一律,外装饰等与商品房相比较有明显落差;小区绿化配套少,景观环境差,附属设施建设不规范。如转轮街、天星村安置房,由于排污管道设置不科学,导致管道长期堵塞,刚移交就得全部更换。三是物业管理不到位。因属地政府资金短缺、人手紧缺,无力承担物业管理相关责任,导致安置小区管理无序,绿化毁坏,交通堵塞,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不少小区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由于安置小区位置偏远、配套不全、管理缺失等诸多因素,不少拆迁户不愿接受异地安置,导致近年来的安置工作进入了既因建设滞后出现供给不足,又因档次偏低形成不少空置的怪圈。

工作措施

针对我县安置房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下一步将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政策的宣传与引导。进一步树立长远意识、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到安置房建设,是我县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力举措,上下左右团结一心,全力推进我县安置房建设取得稳步进展。不断加强征收及安置房建设的宣传引导,做好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解释和群众的思想工作,征收及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及时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公示,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取得安置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我县安置房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统一思想,增强推进安置房建设的合力。充分发挥好安置房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不断加大对全县安置房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及时协调处理好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定期汇报、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推进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加大指导、协调和服务的力度,及时通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建筑领域有关建筑要求、收费标准等方面调整的文件和信息。在具体事情处理上既要指出问题,更要注重如何帮助解决问题,切实发挥好“条保”的作用,促进全县安置房建设进度不断加快。

(三)探索有效方式,努力破解各种制约因素。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被征收群众选择货币安置方式,以利加速农民真正转变为居民,减少今后同村同地居住可能带来的不稳定隐患。在确定征收任务的同时,要足额落实好安置用地,尽可能减少过渡费的支出。积极拓宽安置房建设的各种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解决安置房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难题,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切实落实有关税费补助政策。

(四)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安置房建设效率。进一步改革当前的安置房项目建设模式,逐步由分散建设转为集中代建,相关镇乡及相关责任部门应由现在的直接参与逐步转为间接参与市场化运作。适当集中全县的建设人才,加强安置房管理单位和统一建设单位的力量,明确级管理单位、建设单位的各自职责,切实发挥专业部门的专业化优势。具体建设模式上,可探索“限地价、定标准、定工期、竞房价”,按建设进度预拨款,通过公开招拍、择优选择信誉好的房产公司建设的市场化模式。对代建管理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做到人员到位,并加大对其考核奖惩的力度。同时,专业验收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提前介入,加快安置房竣工验收协调推进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建设的效率。

(五)统一标准,严把安置房建设质量关。针对当前安置房建设主体多、建设标准不尽统一的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指导性文件,对全县范围内的安置房,要相对统一绿化、装修等建设标准,并强化标准执行落实的力度。要抓好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使安置小区及住房符合城市化发展要求,与现代化新城区的格局相协调。同时,应做到安置房建设与周边市政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责任主体和资金同步落实,确保与安置房建设同步竣工。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工程的跟踪审计,评审中心在履行现行职责的同时,应履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责,做到评审、审计两者基本合一,并确定操作规程、规范其行为。

(六)不断加强对物业管理的探索和安置房资产的有效管理。高度重视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安置小区物业管理走向正轨,并将其最终推向市场,出台相关政策促使物业服务企业提高服务水平,使安置农民享有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强对住户的教育引导,做好物业费的收缴工作。针对部分房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情况,建议有关单位要积极妥善地处理和利用好这部分房产资源,通过以政府公租房出租、招拍出售等途径,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并更有利于资金的回笼。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