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函〔2021〕115号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县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40号建议的
复 函
蒋华红、吴坤杜、刘锋、漆长洪、杨春花、谭斯列、徐启超、杨期语代表:
你们在县五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第40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大力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了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学历)7名,培育农村实用人才23名、农业职业经理人18名、青年农场主36名、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240名、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748名,为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人才基础。根据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你们提出的建议,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政策保障,加快人才回引步伐
深化落实我县出台的《大英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大英县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新十条措施〉的通知》(大人才〔2021〕1号)、《大英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卓筒之星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大人才〔2021〕2号)、《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促进返乡下乡创业激励措施〉的通知》(大农函〔2021〕29号)等精神,2021年至2030年,重点围绕全县“136”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程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需求,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精品粮油、道地中药材、优质柑橘、卓筒甜桃等七大主导产业带为重点,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
二、强化人才培训,提升人才专业水平
(一)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训。围绕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全省“10+3”产业建设体系,实施“136”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农村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群众依托产业发展增收致富。依托阳光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带动,分布实施,整体联动,相互衔接,合力推进。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科学文化水平,使其成为“懂农业、爱农业、干农业”的行家里手。“十四五”期间全县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620人。
(二)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方式,坚持宣传发动倡导、业务培训主导、备案管理引导,培小扶大、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等方式方法,不断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十四五”期间,全县计划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0家,家庭农场750户,农村致富带头人230名。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9月6日
(联系人:彭婷婷;联系电话:1598214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