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函〔2021〕95号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县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30号提案的
复 函
宋羽、张乐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做好农村乡土人才培养的建议》(第30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围绕省市关于“三农”方面的决策部署和全县“三农”工作的发展战略,大力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学历)7名,培育农村实用人才23名、农业职业经理人18名、青年农场主36名、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240名、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748名。根据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你们提出的建议,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摸清家底,建立人才培养培育储备机制
围绕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以乡村人才培养培育为主线,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等项目,围绕精品粮油、道地中药材、优质柑橘、卓筒甜桃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培育储备库。2021年全县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8人,其中农业产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调训)、农业经理人7人(省级调训4人,市级调训3人)、经营管理型40人、专业生产型40人、技能服务型40人。计划对全县115名基层农技人员进行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培育2名知识全面、技能过硬、服务优良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计划在全县219个村民小组新增家庭农场219户,在32个行政村新创示范场126户(其中县级示范场78户、市级示范场41户、省级示范场7户)。行政村(该比例基数未包含14个拆迁村)有示范场255户(其中县级示范场150户、市级示范场74户、省级示范场31户)。
二、强化政策,营造人才培养培育良好氛围
深化落实我县出台的《大英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大英县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新十条措施〉的通知》(大人才〔2021〕1号)、《大英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卓筒之星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大人才〔2021〕2号)、《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促进返乡下乡创业激励措施〉的通知》(大农函〔2021〕29号)等精神,2021年至2030年,重点围绕全县“136”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程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需求,采取分层分类遴选方式,支持培养各类本土人才,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和返乡农民工首次创业奖补政策,形成与“大英英才”招揽行动相互衔接、互相补充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三、加强示范,深化院县校县协同推广试点
以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主线,夯实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与省农科院、川农大、西南农大等校县院县联姻,建立专家定点服务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选派专家教授定期为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扶持以大英富鑫柠檬公司、遂宁德创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业企业,使其成为产业发展的样板间、示范点。
四、谋定计划,储备人才培养培育项目入库
根据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培育储备融入“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
(一)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训。围绕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全省“10+3”产业建设体系,实施“136”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农村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群众依托产业发展增收致富。依托阳光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带动,分布实施,整体联动,相互衔接,合力推进。“十四五”期间全县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620人。
(二)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方式,坚持宣传发动倡导、业务培训主导、备案管理引导,培小扶大、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等方式方法,不断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十四五”期间全县计划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0家,家庭农场750户,农村致富带头人230名。
(三)建立完善人才服务点。依托乡镇农民书屋、农民夜校等基层农业技术人才服务点,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2名、农技员33名,组建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23个70人、农业专家服务团4个、科技特派员团队50人。进一步强化对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姻,吸引专项技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到田间地头,壮大我县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十四五”期间全县计划引进标准化生产集成应用技术10项,推广新品种20个。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9月3日
(联系人:彭婷婷;联系电话:1598214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