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入库7.9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8189.5万元,较上年增加27.8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241.82元、21648.36元,同比增长11.1%、19.5%,顺利接受省统计执法检查。
重点项目全速推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9个,其中设施改善类8个已全面动工,整治提升类1个已全面拉开动工,涉及改造(或新安装)管网1.5公里,改造公共服务设施9处,安装太阳能路灯96盏。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投入1.13亿元,保障凉湾五期、太吉A区、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标段、城东片区棚户区改造二标段等四个项目,拨付成南高速拆迁补偿资金7509.4万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利用衔接资金新建道路10.91公里,整治水渠1.9公里,新建提灌站2处。利用补助资金整修道路13.397公里,利用柑橘、粮油、青花椒园区衔接资金812万元,新建产业新建道路3公里,配套道路0.8公里,购置挖机2台、植保无人机3台、旋耕机1台,安装800亩太阳能杀虫灯、远程物联网虫情测报系统设备1套,建成综合服务基地(信息管理系统1套)。
3.坚持以提品质挖掘增长潜力,产业层次显著提升
聚焦稳产增收,抓实抓牢粮食生产。全年共完成粮食总播面积9.78万亩,其中水稻1.93万亩、玉米4.22万亩、大豆2.2万亩(带状复合种植0.4万亩)、薯类0.97万亩、土豆0.46万亩,预计实现总产量4.8万吨。撂荒地复耕1.23万亩,土地调型1800亩,种植秋粮秋菜9260亩,夯实丰收基础。
聚焦融合发展,主导产业聚环成链。推动柑橘、青花椒两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采用种养循环技术,在柑橘园区内安装畜禽粪污管网1.1万米、储粪池15口,与粮、油、饲套种4750亩,种养循环覆盖率65%,初加工率82%,顺利迎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查。通过清洗、分选、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后,园区内初级农产品每吨增值2300元,顺利通过遂宁市环保四星级认定。新建青花椒基地190亩,土壤改良600亩,补苗8万株,与四川大学食品生命科学院技术团队合作,将青花椒风味与熟食牛肉、零食小吃、花椒饮品等载体结合,创作出花椒公仔、花椒枕头、花椒灸贴等4大类14个品种文创产品,产品呈现新业态。
聚焦强农惠农,助推农业高质高效。坚持“规划引农、产业兴农、联动富农”思路,规划3.8万亩融入全县粮食产业园区,扎实开展土地调型及种植扩面,全镇已入驻龙头企业6家,新增家庭农场、专合社67家,农户入社1851户,培育产业联合体2家。推进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26个村(社区)总收入439.26万元。
4.坚持以抓统筹彰显环境魅力,城乡面貌日益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