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大英县经科局2022年重点工作
1.实施工业“聚优成势”行动
(1)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油气盐化工产业。紧盯盛马化工一二期稳定联产情况,加快推动盛马三期项目前期进度。支持久大蓬莱盐化积极拓展卤水—溴、碘产业链,推动向生物化工、医药保健、现代食品产业延伸。推动中腾能源尽快恢复生产,实现转型升级。化学新材料产业。依托鸿鹏新材料、屹光新材料、苏博特新材料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环氧乙烷及下游衍生品,加快英邦化工年产30万吨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项目等项目建设,打造以环氧乙烷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产业链。汽车零配件及装备制造产业。支持森帝汽配、飞亚动力配套成渝地区整车制造,打造汽车零配件协作配套基地;加速建设西南(大英)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全面提升在成渝地区的汽配协作能力。
(2)加快建设核心基地。继续坚持厅地联动、高位推动的实施路径,加强与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对接,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推动四川绿色油气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建设尽快纳入国家产业规划布局,同时做好基地建设前期相关工作。充分利用县域内天然气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天然气净化厂规划、落地、建设。加紧洽谈盛虹集团天然气-BDO-PBAT、金象化工双氰胺等天然气化工项目,确保尽早落地实施,早日实现天然气资源的就地转化。
(3)壮大企业发展主体。全面梳理规模以下小微企业,建立升规培育后备数据库,确保成熟一家申报一家,同时密切关注新建项目企业情况。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行动
(1)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化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的合作,积极争取四川大学大英互联化工研究院在我县落地,依托四川大学的优质科技资源,通过“中试”基地建设,为四川大学等高校提供成果孵化服务,加快实现新材料、高端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的产业化转化,特别是相关技术成果在我县的产业化落地。
(2)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农业农村科技扶贫在线平台运管中心运行,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大英化工园区安全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打造智慧大屏指挥中心,从安全制度、实时监控等方面提升园区安全管理水平。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组织申报中、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组织企业参加科博会、高交会等展会和创新赛事,开展成果、技术交易活动。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活动,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充分运用科技服务在线平台,解决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拓宽农产品销路;鼓励企业灵活运用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遂宁创新券申请办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大研发投入。
3.实施工业信息化建设行动
(1)打好5G网络基础。建设5G核心网、无线网和传输网,并基于本地规模最大的4G网络,加强5G+4G协同,实现网络快速部署。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支持飞亚科技等企业在优势领域创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鼓励重点企业实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进一步完善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平台功能,实现企业全方位、智能化安全环保监管。
(2)整治通信线路乱象。统筹协调各通信公司、四川广电网络大英分公司严格按照《通信及电力设施日常巡查及维护工作方案》对全县范围内涉及权属的弱电管线、箱(盒)进行包片维护,有效巩固通信线路乱象整治成果。
4.坚守安全环保防线
(1)筑牢环保红线思维。持续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确保行业企业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大对环保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震慑,推动问题整改,实现工业经济健康、绿色发展。全面落实“散乱污”常态长效机制,确保“散乱污”企业监管无盲区、无死角,坚决防止“死灰复燃”,“散乱污”企业得到根本整治。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污水治理,督促企业加快雨污管网建设,全面实行雨污分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工业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进行生产,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审查,督促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全面接入省级监测平台。加强技改项目节能审查,严防“两高”项目盲目上马。
(2)严守安全底线。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基础,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落实工业领域企业全面制定落实清单制管理;推动企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辨识,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开展工贸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重点整治涉爆粉尘、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工贸行业企业检维修等,全面落实工业领域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