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动态 工作动态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2016年大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8-17 16:41|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77| 评论: 0|来自: 大英县政府门户网

摘要: {"原始ID":"36d47f738bb243b89c3fae87d05b5859","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7日","发布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附件":[]}

——始终坚持产城互动、景城融合不动摇,按照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理念坚持形态塑城、生态美城、业态立城、文态兴城四态合一,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强化产业支撑,实现产业化、城市化和景区化相互融合、一体发展,努力建设智慧城市、节能环保和生态园林城市,在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区域副中心城市上作出新贡献。  

——始终坚持工业强县、转型升级不动摇,以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契机,着力完善技术孵化和融资两大功能体系,以现有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为基础,通过战略重组、强强联合、培育上市、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企业扩能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在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启新征程  

——始终坚持文旅兴县、项目支撑不动摇,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深度挖掘大英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产业园为平台,以中国死海为龙头,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盐创意文化产业集群抢抓卓筒井大遗址博物馆建设机遇,加快开发卓筒井旅游文化资源,把卓筒井文明推向世界,在加快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上取得新成就。  

——始终坚持农业稳县、城乡统筹不动摇,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传统丘区农业向特色效益农业转变,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现代农业效益更加凸显、特色小城镇更加优美,在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上实现新突破。  

——始终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不动摇,着力在化解政府债务、控制社会风险、解决遗留问题上下功夫,坚决克服盲目扩张、过度举债铺摊子,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抓发展,优先解决好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坚决按照解除协议、停建缓建、缩减规模、加快建设的分类处置原则,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快依法解决光华学院、中国慢谷、生态养生岛等项目遗留问题,在惠民生、促发展、保稳定上展现新作为。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思路,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发展,打造特色更加鲜明的创业创新体系  

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中腾能源、蜀泰化工创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支持久大盐化、圣海包装等企业建技术研发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落实人才强县10条措施实施英才招揽行动和主导产业引才行动,完善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开展创业大英行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和青年创业促进计划,支持优秀企业家和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支持建设孵化+创投、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新型孵化器。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把放管结合的改革推向深入,改革创新县内几大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投融资、财税体制、价格体制、商事制度等领域改革,大力推行PPP模式,引进更多金融机构,健全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70.5%扎实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和落实转移人口与建设用地、建设资金、转移支付三挂钩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去产能,加大低效闲置企业清理、重组、置换,全力以赴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逐步引导纺织、建材等行业有序淘汰低端设备和落后产能夯实工业基础,稳固税收来源。积极推进去库存,严格落实房地产新政措施,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有效化解28.7万平方米房地产库存。稳妥推进去杠杆,积极争取国家债务置换,确保政府债务率控制在100%以内,大力引导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推进降成本,严格执行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完善和落实水电气阶梯价格制度,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性成本  

二、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打造发展更加均衡的新型城镇体系  

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城乡联动,推进中心城区、专业园区、城镇乡村协同发展,城镇化率达到45%。按照东进西拓、北跨南优的城市发展战略,协调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新城区功能完善和太吉片区拓展建设,城市人口突破25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58平方公里。按照产城一体、做优做特的思路,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文化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扶持回马、隆盛、象山、卓筒井等特色小城镇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商贸重镇、历史文化名镇。有效利用农村危房改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废弃工矿地复垦、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幸福美丽新村。  

完善城镇功能配套。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海绵城市,优化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加大城市小区物业管理乱象治理。大力实施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加快新老城区路网升级改造城市公园改造提升和城乡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建设改造市政道路44.57公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到47%;统筹城市给排水、天然气、强弱电等管线设施布局,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配套公厕、停车场和无障碍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场镇路网电网、雨污管网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县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5%90%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内连外通的交通网络,建成大英至遂宁快捷通道、采和大道,启动城市西环线建设,全力推进G350S307S209S401大英段升级改造,协同推进三台乐至高速、遂德高速、成南高速扩容和涪江复航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乡道路建设,通车总里程突破1600公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建成祥凤寨水库,全面推进都江堰大英扩灌区续建项目,适时启动寸塘口水库扩建工程,实施一批农田水利、流域治理和饮水安全提质增效项目,有效灌面突破30万亩,蓄引提水能力达到1.58亿立方米。健全要素保障体系,加快第二水厂建设,实施供水增压工程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乡镇燃气供应规范化建设,确保安全用电用气需求。  

三、坚持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打造优势更加突出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提质增效加快工业健康发展。坚持工业发展首位意识,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技改升级、技术孵化的扶持政策,推进盛马化工、南华纺织等企业突破困境、做大做强;支持飞亚曲轴、彰骏光电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招引高科技企业,着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端成长型产业,逐步实现转型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完善一区多园模式,发展壮大粮食物流园、机电产业园,积极引进现代物流企业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将工业集中发展区打造成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优势产业突出的现代工业成长集聚地。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60  

文旅融合引领服务业快速发展。围绕卓筒故里、活力大英主题,坚持文旅融合、全域发展,做强景区游、做实城市游、做优乡村游。加快中国死海升级改造和浪漫地中海建设,全力推进卓筒井大遗址博物馆规划建设,努力快捷通道蓬乐路打造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5%。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引进知名电商在我县设立交易结算中心或区域性平台,完善县城区商业业态规划,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贡献提高。  

多点多极助推农业转型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园区示范、多点多极原则,推动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大园区、小业主、多业主思路,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提高承接、孵化产业能力。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新培育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发展农民专合组织150个、家庭农场120家、家庭牧场100。推进优势特色产业规模集约发展,巩固提升六个万亩基地,打造六路六带现代农业发展极,实施一村一业”“一湾一品工程。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创建大英农产品公用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三大行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突出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推进江流域综合治理,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实行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广应用节能减排装备和技术,提升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超过36%,森林蓄积量突破200万立方米。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让大英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宜人。  

四、坚持投资拉动、开放发展,打造活力更加彰显的对外开放体系  

强力推进项目投资。积极对接中省投资导向科学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建立健全政府投资、PPP项目、重大项目等储备库,抓好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生态建设、民生事业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坚持以每年100个县级重点项目为龙头,带动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600个,完成投资900亿元,形成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大投资推动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化开放合作。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全面融入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依托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和快捷通道、农一环等城际环线建设,扩大开放合作,拓宽发展空间。加强区域交流协作、友好城市建设,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支持优势企业、优势产品走出去。健全完善投资促进政策体系、服务机制和考核机制,突出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世界500强、全国100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