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天保镇紧紧围绕“四为发展取向”、“五大强县行动”和“两地一心宏伟目标”,突出“项目促进年、环境提升年”工作主题,加快产业发展,全力脱贫攻坚,推进“物华天保、生态之乡”建设,全镇经济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现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上半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3.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 6372余元、同比增长6.2%,实现了目标任务双过半。
(一)立足产业升级,激发经济活力
围绕全县“六带六路”现代农业发展级,实施“一心五线一湖”产业规划,实现一三产业稳步提升。大力发展规模化种养殖业态,做大做强文旦柚、天保米两大特色品牌,加快五条交通干线产业提质升级,形成多点多极发展效应。着力打造蓬云路沿线以红提园、莲藕为主的乡村旅游;以天金路为主的油菜、天保米优质粮油基地,种植天保米2000亩,带动4000户农户种植天保米3000亩;天观路优质水果、粮油产业,种植优质春见、丑杆1000亩;天转路生猪、黑山羊现代畜牧产业;柏步路沿线村为主的优质果蔬产业,种植文旦柚2000亩、蔬菜2000亩,带动3000户农民种植文旦柚5000亩。在五五水库周边村扩大香桂种植规模,探索以“花果之湖”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环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项目2个。适度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延伸山羊养殖产业链条,创新饲料青储模式,探索畜禽粪便利用渠道,积极推行生态循环养殖。
(二)坚持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精心策划、包装、储备项目,加大项目申报、跟踪和争取力度,全力推进移民后扶、以工代赈、农网改造、农村道路改造、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新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道路、山坪塘、拦河堰、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障农村用电用水住房安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琼江流域治理项目,完善场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城市核心区面貌,提升场镇人口承载能力。持续推进商业步行街、商住房项目建设,繁荣商贸气息,提升场镇辐射带动能力。
(三)着力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
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扎实推进环境保护“百日攻坚行动”,抓好场镇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河道治理、违法排污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六大攻坚战”。以琼江流域治理项目为抓手,加快污水管网项目建设、拓宽场镇污水处理排放渠道,提升场镇功能配套。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积极推行生态循环养殖,高效利用青储饲料厂,抓好秸秆综合利用,保护天保良好的生态本底,推进生态之乡建设。
(四)全力脱贫攻坚,助推民生改善。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挂图作战。一是强化帮扶机制,保障工作力量。统筹做好贫困村“5+2”帮扶力量,加强向非贫困村选派帮扶力量,对7个非贫困村落实了“三个一”帮扶力量,创新社会参与机制,落实4名“金融村官”负责贫困村金融扶贫服务。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4家企业分别结对帮扶4个贫困村,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个,解决就业16人。二是认真开展“回头看、再甄别”工作。清退不符合条件52户125人,新识别贫困户13户27人,整户识别新增81人。全面启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老人户巩固提升工作,在“再甄别”基础上再次精细化识别,保证对象精准。确保顺利实现花天坝村摘帽、全镇167户400人的精准退出。三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加大村集体经济培育力度,一村一策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探索建立“村集体自建、引业主合建、集体资产出租”等模式,确保实现2016年摘帽村和2017年计划摘帽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破零”的目标。
以低保兜底“回头看”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规范低保申请、公示、审批监管程序,按照动态化管理原则,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档案规范。经核查清理,现城乡符合低保标准344户,496人。遵循“救急、救难、公平、便捷”的原则,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的衔接,半年来救助1425人次,救助资金291200元。
全面完成2016年43户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竣工验收工作,逐步完成农房产权颁证工作,已发放产权证3750户,完成53%。扎实开展土坯房、
(五)坚持依法治理,彰显法制成效。建立和完善镇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及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对重大决策事项召开党委会,邀请法律顾问一同参与研究审核,实行党内民主集中制,党委议事决策程序规范,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和制度约束。建立了会前学法制度,制定了会前学法计划,开展专题学法、培训学法,确保行政行为合法、规范、高效。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法律七进”,增强全民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工作责任制,上半年,共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47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83项,确保了全镇无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信访稳定台账依法依规化解,有效矛盾纠纷182条,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坚持党的建设,扎牢执政根基。一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四学活动”,推进全面学和专题学、反复学和跟进学、集中研讨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上半年,共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8次,开展讲党课25堂次、主题党日活动30余场次、专题学习讨论138场次,邀请县宣讲团到镇宣讲2次。全镇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显著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锤炼党性的“熔炉”作用进一步彰显。二是实施六化强基工程,做实基层党建11项重点任务,细化党员党组织关系排查,更新流动党员台账,深入开展党费收缴工作。上半年,按月足额收缴党费15563.5元,经查找,失联党员取得联系2人,目前全镇失联党员2人,并按要求对2名失联党员进行停止党籍的处置。三是严格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严肃换届纪律,严格换届程序,村(社区)“两委”换届顺利完成,村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的占35.6%,45岁以下占32%,选优配强了村级领导班子,组织开展村干部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村干部的能力素质。三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建立35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库,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9名,上半年新吸收预备党员13名,预备党员转正11名。组织党员干部、后备人才、村干部开展集中培训5次,培训150人。四是紧扣“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党建+部门”、“党建+能人”、“党建+群众”、“党建+产业”的脱贫新模式,有效破解脱贫攻坚中的资金瓶颈、本来匮乏、被动参与和农民增收四大难题。
(七)坚持廉政建设,促进作风转变。修订完善干部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全面压实“两个责任”,恪守纪律规矩,扎紧制度笼子,高悬执纪利剑,严格执行“一周一督查一通报”“一月一奖惩”和党建、纪委工作大巡查机制,对发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教育引导,严肃整改。严抓“群众事务代办”制度和“群众信访举报”制度的落实,拓宽群众反映问题、表达需求、解决问题和民主监督的渠道。着力抓好村(社区)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杜绝基层微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扎实推进社会评价,切实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满意率。上半年,共印发督查通报19期,通报单位28个次,通报个人15人次,干部作风明显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镇种养殖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化程度低;
二是个别贫困户对脱贫攻坚产生依赖思想,故意隐瞒收入情况,主动脱贫意识不强;
三是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村级干部教育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天保镇将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县五届三次党代会、人代会精神,以县委“四大发展取向”和“五大强县行动”为指引,聚焦目标,加快前行,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再塑合格党员精气神,全面推进“物华天保,生态之乡”建设。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筑牢产业基础。坚持多点多极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扎实推进产联式合作社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复制壮大彩粮黑玉米、聚牧芦花鸡、金汇源有机水稻、柏步路文旦柚、速丰全株玉米等项目形式,加强文旦柚、天保米等特色品牌创建,增强市场认可度。巩固五条交通干线产业规模,适度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延伸山羊养殖产业链条,积极推行生态循环养殖。
二是以脱贫攻坚为重点,推进同步小康。
通过“农民夜校”、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结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宣讲,向广大群众宣传扶贫政策,继续抓好思想教育。针对贫困户多为年龄偏大,文化较低,思想保守固化等特点,结合日常联系帮扶工作,反复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行“产联式”合作社模式,抓好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真正把产业发展抓出成效,确保全镇167户400人顺利脱贫。
三是以生态提升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场镇功能配套,建设污水管网项目、场镇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渠道,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严格落实“河长制”,对境内河流持续开展控源截污、面源治理,断面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全力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规范运行。落实最严格的水源地保护制度,切实改善“五五水库”水质,让全镇人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积极探索开垦绿化撂荒地,增加场镇绿化面积和公路沿线行道树栽种数量。积极推行生态循环养殖,高效利用大英首个青储饲料厂,保护天保良好的生态本底,推进生态之乡建设。
四是以党的建设为引导,突出真学真做,抓好整改提升,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六化强基工程为载体,扎实开展基层党建11项重点任务,继续做好“三公开”,畅通群众进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开展思想理论、法纪、警示和先进典型“四项教育”。逗硬执行“一周一督查一通报”“一月一奖惩”和党建纪委工作巡查制度,进一步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加强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日常管理,狠抓作风效能建设,努力培育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