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深入开展干部“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传承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建立群众反映问题闭环式整改整治机制,政府履职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财政和审计监督,深化招投标、医药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同时,民族宗教、退役军人、住房公积金、统计、气象、档案、保密、供销社、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残联、慈善、工商联、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汗水见证拼搏,奋斗饱含艰辛。过去一年,我们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解决了一批破瓶颈、促发展的急事难事,办成了一批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奋力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领域辛勤劳动的大英人民,向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大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这里需要特别报告的是,受外部不确定因素和内部产业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交织影响,加之三年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不及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目标1.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目标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目标0.5个百分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质量效益不高,工业产能释放不足,房地产市场疲软;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品质有待提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政府债务、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个别干部执行力、落实力不够,纪律规矩意识树得不牢,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对此,我们将知难不避难,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2024年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以“大美大英”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有品大英”建设为抓手,以“产城共兴、城乡共融、共建共享”为着力重点,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快建设西部绿色油气融合发展样板区和全国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5%。完成大英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任务。
一、扎实推进城乡融合,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要素、产业、设施、治理融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深化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深入实施“有品大英”建设三年行动,推动县城高质量发展。坚持“三生融合、三态协同”理念,统筹园区和城市建设,深化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精心塑造节点绿化景观,新建一批“口袋公园”,建设滨江路太吉棚户区段沿河生态景观廊道,完成“第五立面”改造6万平方米,探索推进“第六立面”建设。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0个,实施老旧燃气管道改造100公里,改造市政道路7条,加快建设大英中学城市公共停车场,以更大力度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构建内联外通交通体系,协同推进成南高速扩容工程建设,建设成南高速扩容大英出口互通道路、环城西路二期等外延通道,推进西环线(北段)、民生路等内部道路建设,加快大英火车东站升级改造。实施城市洁净提升行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1234”示范工程,新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6个。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建和美乡村共富路85公里,推进S401、S209过境改建工程,实施大英支干渠至寸塘口水库引水河道整治工程。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5%以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4个,实施无害化改厕3500户。推广“一长五联”乡村治理积分激励模式。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畅通城乡融合发展渠道。实施“集镇更新”行动,积极培育一批产业强镇、文旅强镇和商贸强镇,支持卓筒井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隆盛镇创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落户城镇,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丰富承包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效利用。健全乡村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强化金融支农服务,规范和引导社会资本入乡。分级分类加大集镇基础设施投入保障,优化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扎实推进农业稳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县。
坚决保障粮食安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耕地用途管控,严格执行耕地“进出平衡”“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重拳整治违规违法用地。实施粮食扩面增产工程,加快农业节水减灾提效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6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1万吨以上。探索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机制,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97万亩。精准开展生猪生产预警引导,生猪出栏55万头以上。认真践行大食物观,大力倡导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