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697-781)唐代名将,评定“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封为尚书令、太尉、中书令、逝后追任为太 师。其人忠义,才德流芳,其名言曰:“吾儿无才德,留财为哪桩?吾儿有才德,留财为哪桩?”他不主张对子女娇生惯养,要以才德学识使之自食其务,否则害下辈。“不留万贯财,只留万卷书”便是郭子仪对后辈的期望。郭子仪子嗣甚旺,每每高寿生辰,儿孙跪拜其下,不识者如云,只抬手点头以示之。郭子仪后裔自唐昭宗他的第四代孙郭瑞夫妇,先后迁徙江西吉安庐陵、湖北麻城孝感等地。清雍正年间,其三十六代孙迁入四川,定居今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逝者葬于此,终年而成墓群。
郭子仪后裔清墓群位于隆盛镇郭安村,1998年县文物管理所对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作出了详细考证,定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清墓群的发现有如下作用:一、为中国自清代至今的移民情况提供了实物依据。证明湖广填四川是清代大移民的史实。亦证明郭子仪后裔至今在现大英县安居。二、证明清代的石刻艺术在大英有其辉煌的一页。墓碑上的石刻笔力雄劲,多为颜柳欧三体,三体的结合堪称出神入化。其镂空石雕艺术令人神奇莫测,有粗犷豪迈之大笔,亦有精细入微之妙造。三、证明郭子仪后裔们在移民此地时规模庞大,且是旺族,在清代时有人为官,不然,不可能造就如此巨大规模的清代墓葬群。可惜大部分艺术珍品多在“愚公移山,改山改土”中被破坏了。否则,它定会成为全国瞩目的古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