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函〔2014〕33号
大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县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号议案的
复 函
聂英杰、陈跃金、贺洪平、张林、徐昌伟、陈方应、廖玉香、漆长清、彭名英、邓青云、张华安代表:
你们在县四届人大三次会上提出的《要求加快失地农民安置房建设进度,让失地农民早日搬入新居,确保社会稳定》(第01号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县安置房建设现状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紧扣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做大做强大英产业链,在强县、富民上大做文章,按“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新区建设、园区建设、示范乡镇建设。目前从规划区内的文化产业园区、太吉新城、郪江新城、粮药物流园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区外的农业产业园区、回马光碳产业园区等一大批新城和园区建设均全部上马,涉及拆迁居民8005户,25568人,需建设安置房共17处,合计建筑面积174.3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9个,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基本完工4个,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完成前期招投标和建设业主确定近期动工建设项目2个,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其余项目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项目承建业主招商工作,预计年内能全面动工建设。
二、全县加快安置房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制度保障措施
为加快安置房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和制定了大量促进措施,一是于今年2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的通知》(大委办〔2014〕9号)文件;二是多次召开安置房建设推进专题会,就全县17个安置房建设项目进行了任务分解,明确了县级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三是制定了督查、考核机制并要求各责任部门要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要求,倒排工期和进度,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突破难点,切实做到一刻不延误、一刻不耽搁、一刻不懈怠,确保安置房建设顺利推进、如期竣工。
(二)资金保障措施
征对安置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我县财政保障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市场杠杆效应和打建设时间差,有效地推进了安置房项目建设进度。
在安置模式创新上,一是在凉湾三期、四期,大南街等安置房建设中采用固定房价拍卖地价的方式进行建设;二是在玉山香林、熊家湾等安置房建设中采用政府与居民共同投资模式进行建设;三是在郪江新城青龙坡村4、5、6社,文化产业园学林豪庭等安置房项目采用安置加开发模式进行建设;四是在瓦草村2、3社安置房和郪江新城余粮村2、3社安置房建设上采用结合新农村建设模式进行建设;五是在回马建材产业园安置房建设上采用共同开发模式进行建设。
在资金保障创新上,一是财政资金向安置房建设项目倾斜;二是利用安置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进行项目贷款;三是利用市场机制,引进业主进行建设;四是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对安置房和保障性用房的建设资金进行补充;五是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打捆使用,保障资金使用效率;六是将安置房建设融入项目建设,保障项目建设资金。
(三)工程安全质量保障
确保居民住上安全、放心、舒适的安置房,各业主部门均采用了多种有效途径加强安置房建设的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保障了安置房建设的安全可控、质量可控。一是聘任具有专业学业背景和建设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全过程监管工程安全及质量;二是领导挂帅不定期进行工地交叉检查,确保安全到位、工序到位、措施到位、质量到位;三是建立每周例会制,进行情况通报和工作进行安排,并对一些具体问题提交例会讨论,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得以最好保障;四是实施项目交叉学习制,不定期安排相关项目班子到安全工作、质量工作、文明工作规范到位的项目学习先进经验及做法,确保项目建设规范、科学;五是加强项目班子和从业人员执证上岗检查和人员教育,确保从业人员思想到位、工作到位。
三、下一步安置房建设打算
为让拆迁居民早日搬进新居,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下一步应县委、县政府还将对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加强:
1、加快出台《大英县安置房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对安置房建设模式、选址、周期、部门职责等进行明确,保障安置房建设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安置房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县级领导挂职督导安置房建设机制,确保安置房建设组织有力,建设有序,进度有保障。
3、加强资金拼盘研究,确保安置房建设资金保障有力。
4、加强退出机制研究,对项目建设不力的承建方,按相关规定清除出场,确保工程建设按时按质完成。
5、加强督查考核,严格逗硬奖惩,确保部门工作落实,安置房建设有序。
大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4年4月23日
(联系人:陈支荣 联系电话:13982546535)
抄送: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县政府办信息调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