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棨,字筱农,长白(今吉林)人。清咸丰年间,历任四川荣昌、奉节知县、汉州知州、夔州府通判等职。同治元年(1862)由彭县知事升绵州知州,连任三届知州十六载。文棨祖孙三代牧绵,俱有善政,后寓籍于绵。文棨工诗善文,同治十二年(1873)曾重修《绵州府志》。著有《诵芬堂诗集》,卒葬绵阳城南吴家坝。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淮南、湖北一带,食盐紧张,清朝廷大力发展川盐济楚(湖北)。由于战争失利,军需加重,于是加紧控制盐业税收,“于潼川属之康家渡,并犍为、富顺抽取盐厘”,文棨奉上级委派于咸丰六年(1856)到蓬溪康家渡办理有关抽取盐厘事宜,任期约一年。在他任职期间,曾多次到县内名胜之地游览,写下了不少田园山水诗歌。《月夜小屿望贾浪仙祠》二首:
绝代才华贾浪仙,一为迁客此留连。
长江明月仍如旧,博得诗名万口传。
烟水茫茫野色昏,教人何处吊诗魂。
不知古寺空山里,可有僧敲月下门。
文棨在大英县回马镇也留下了不少诗作,有诗《秋日集东坡(苏轼)句,题走马窑诸景》十二首,《再集栾城句题走马窑》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