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大府办函〔2014〕120号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县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23号提案的
复 函
民进大英县总支部委员会:
你们在县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建议》(第23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关于统筹推进园区建设的问题
为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总体思路,坚持“三高”标准,同步推进隆盛新建片和蓬乐提升片建设。一是强化规划引领,规划编制起点高。相继聘请华南农大、北京中外建、陕西鬼谷子等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编制完成了园区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镇园结合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同时指导入园企业编制好项目建设规划,推进入园项目规划与园区总体规划有机融合,推动“药香小镇项目”、“中药材加工、交易区项目”、“蓝梦伊甸园项目”规划通过县规委评审。二是制定园区标准,园区实施标准高。按照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条件制定了《大英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从规划设计、功能布局等“十二”个方面的工作指标进行了细化和量化。三是统筹协调推进,园区建设速度快。按照“一年奠基、两年成型、三年见效”目标,通过招商引资、规划引领、项目整合统筹推进园区基础、新村、产业、配套、服务工作。目前,园区快捷通道,骨干、环形道路,防洪堤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迅速,道地中药材、特色水果、优质蔬菜三大产业初具规模,永逸药香小镇加速建设,园区“成型”目标基本实现。四是抓好产业支撑,“两片”同步提升。新建片侧重抓好万亩中药材基地、药香小镇建设,打造集生产示范、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园区;提升片侧重抓好万亩甜橙基地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二、关于着力打造特色园区的问题
一是重点培育中药材支柱产业。依托四川丰侨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中国大英国际中医药产业硅谷”,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和物流交易中心。按照项目规划,2014年业主自主建设1万亩,带动农户种植0.7万亩,到2022年带动农户种植10万亩,辐射周边种植100万亩。目前,已种植丹参、白芷等道地中药材6440余亩,并引进108个中药材品种,着力打造核心区百草园。二是重点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依托遂宁永逸集团,努力把药香小镇建设成为风貌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要素齐全、业态产品丰富、服务环境优良,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旅游集聚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产值突破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8000元。目前,农民安置房建设已启动实施,预计明年2月底建成。
三、关于构建园区产业支撑的问题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核心区、带动区、辐射区分层推进的布局原则,着力蔬菜、水果、药材“三大”基地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建成高标准产业基地5万亩。一是做强核心区,做给农民看。以赵坝、土门垭、青坪、长滩寺等村为核心,由龙头企业建设特色柑橘类水果、蓝莓、设施类蔬菜和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占整个基地1/5左右。二是做优带动区,带着农民干。园区推出了“务工增收型、返租倒包型、入股分红型、劳务承包型、家庭农场型、专合组织带动性”六种利益联结模式,供农民选择,帮助农民增收,推动产业良性互动发展。除核心区外,其余4/5的基地推行以上模式,实现了以一带十的联动放大效应。三是做大辐射区,帮着百姓赚。采取独资、合作、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行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使“企业与农户、产品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共谋发展的成效充分显现。今年,通过园区企业牵头,共成立蔬菜、水果、药材三大类专业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3个。
目前已建成道地中药材6440亩,特色水果7340亩,优质蔬菜3560亩,珍稀苗木4680亩,为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和观光旅游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关于增强招商引资实效的问题
去年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企业12家。根据园区建设实际,今年又调整了招商引资方式。一是重点围绕“三大”产业招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开展以商招商,促进企业“抱团”发展。今年上半年,四川丰侨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身优势,按照“基地建设到位、技术服务到位、政府扶持到位、实现共同发展”的理念引进3家客商,在其道地药材规划区内实行订单式种植中药材1233亩。通过中药材交易中心项目,已吸引256家商家意向性投资3.5亿元参与项目建设。二是重点围绕药香小镇“中医药文化街、特色美食街、古玩文化街和农家休闲街”四条特色街建设进行招商,引进名家名店,盘活资源要素,激发园区活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推进“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目前,已落实了专业策划公司,制定了《药香小镇招商引资方案》,建立了招商团队,拜访了西南地区部分名家、名店、名人,签订投资意向协议27份。
五、关于激发园区活力问题
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涉园镇乡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构建土地流转平台,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集中成片推进土地流转。参照国家公布的黄谷价格,积极探索制定分区域土地流转指导价,引导和鼓励农户主要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股份合作方式流转土地和林地(权),鼓励农民创办土地、林权股份合作社,确保流转土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二是创新园区营运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在园区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运行体系。三是创新多元投入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整合涉农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去年以来,园区共投入资金9.7亿元,整合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小水利工程等49个项目,整合资金2.337亿元,其中:中省资金1.88亿元,带动社会投入7.3627亿元,有效解决了制约园区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四是创新园区风险控制机制。完善“招商-考察-选商-入园”程序,确保招商引资成效。按照工业招商模式由企业缴纳项目诚意金,提高企业入驻门槛,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园区,维护园区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五是创新园区服务保障机制。加强了园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园区服务中心,园区建立了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农家书屋、农资超市、劳动力介绍中心,全力为入园企业解决劳务用工、技能提升、生资购买等全方位服务。依托县级技术部门和培训资源,协助企业举办道地药材、蔬菜、水果技能培训5期,培训职业农民2318人。协助企业组织肥料等农用物资5120吨,实现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次。
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7月28日
(联系人:周建仁;联系电话:13982526908)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