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大府办函〔2014〕135号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县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22号提案的
复 函
民进大英县总支部委员会:
你们在县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县城乡绿化工作的建议》(第22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坚持城乡绿化一体化不动摇,着力生态示范区建设
县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按照“重生态、强产业、保资源、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近年来,县政府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实施生态示范区造林补贴0.3万亩,森林抚育1.3万亩,荒山造林1000亩,农发林业示范基地1000亩,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森林总量,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县总体绿化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38.12%,绿化覆盖率达44.63%;2011年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绿化模范县,2013年被联合国环境基金会评为“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二、注重城乡绿化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基地
采取“突出主导产业、加大资金投入、精心组织实施”等一系列举措,着力推进了特色产业林基地建设,先后建成了一批工业原料林基地、优质干果基地、木本油料基地、花卉苗木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和珍稀林木基地。其中,依托大英县天燕香桂有限公司,建成了一个以五五水库为核心的工业原料林基地;依托遂宁市天地源公司和大英县通仙乡花椒协会等企业,建成了以通仙干果之乡和蓬乐路沿线蓬莱镇、卓筒井镇为核心的两个优质干果产业带;依托大英县立山园林、成都腾飞花卉等种苗生产企业,建成了四个花卉苗木基地;依托大英县延财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大英县宜森速丰林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了以河边、隆盛、回马、象山、智水、金元等五个镇乡为核心的速丰林基地;依托大英县林海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天保、蓬莱、通仙等四个镇乡为核心的珍稀林木基地。目前,全县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5.4万亩,建成了优质干果基地3万亩,其中九叶青花椒基地1万亩,优质薄壳核桃基地2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2万亩;花卉苗木基地0.6万亩;其它产业基地0.8万亩。林产业产值达到2.16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41.5%。
三、提升县城区绿化品质,着力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始终按照《大英县城区建设绿化整体规划》,坚持党政机关带头,企事业单位参与,广大市民参战,城郊播绿、河道造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和拆墙透绿相结合,不断提升县城区绿化品质。先后完成了老城区、新城区、工业集中发展区、旅游区“四区”绿化建设,实施了蓬莱公园、白鹤坡公园、小溪河景观公园“三园”绿化建设,打造了行政广场、双龙广场、卓筒广场、朝阳广场、工业园区广场、御景天下广场“六大广场”绿化建设,提升了城区10条主干道、48条次干道绿化建设,形成了以城郊防护林、生态林、风景林为外围绿化区,以公园绿化、广场绿化、小区绿化、道路绿化、空间绿化、河岸绿化为精品亮点,绿化布局合理、生态功能完善、景观优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实现了大树与高楼相伴,绿色与城市共融。
除在县城大力实施城区绿化外,还高标准推进环城绿化。本着“大苗栽植,一次成林,一次成景”的指导思想,采取政府主导、财政投入、部门配合、社区参与的方式,多渠道筹集绿化资金500余万元,加强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在城周共栽植树木16.36万株,铺设草坪6000平方米。绿色屏障建设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存环境,而且为城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四、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切实巩固城乡绿化成果
一是制定出台了《大英县绿化管理办法》、《大英县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关于严禁采挖移栽大树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绿线”管理制度,使绿化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二是健全“三防”体系,巩固绿化成果。始终坚持依法兴林与依法治林相结合,严格执法与加强监督相结合,进一步理顺绿化管理体系,形成了县、乡、村齐抓共管的绿化管护长效机制。在林木管护方面,各镇乡成立了专业队伍,专门负责林木和林地的看护工作;采取封山育林、张贴护林标语、竖立管护碑牌与专人分片分段管护等形式,对林木进行管护。三是加强林业执法,严惩不法行为。保持林业执法高压态势,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对侵占林地绿地、偷砍滥伐林木、采挖移栽大树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有效地防止了毁林毁绿现象的发生。
五、加强舆论导向,营造全民参与绿化氛围
造林绿化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多年来,坚持组织县级机关参加3.12义务植树活动,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起好了示范带头作用。每年的三月“植树节”前后,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绿化意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激发植绿、爱绿、护绿的热情,形成人人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7月29日
(联系人:张 娟;联系方式:13882561331)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