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动态 规划信息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8-7-4 00:00|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33| 评论: 0|来自: 县商务局    

摘要: {"原始ID":"8529aef6e9034668959cec833dc64cc3","发布时间":"2018年07月04日","发布者":"县商务局    ","附件":[]}

一、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十八大以来,我县服务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质量和效益并重,紧紧围绕建设“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新高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成渝城市群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三大战略,坚持“产业为主魂,文旅为媒,效益为重,民生为本”的四大发展取向,制定“产业联动,城乡互动,创新驱动,开放促动,共享带动”的五大强县行动,全县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总量实现倍增,2017年全县服务业同比增速10.1%,增加值为52.54亿元,是2010年15亿元的3.5倍。二是经济贡献显著增强,服务业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发展贡献明显增速。2017年服务业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9.5%,较2011年提高15.7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数8.3万人,占全社会就总人数比重为32.7%。

2018年一季度完成社消零总额15.15亿元,比目标任务15.82亿元低0.67亿元。同比增速12.6%,比目标增速13%低0.4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4.6%,比目标增速9.8%高5.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3位。外贸进出口完成192万元,超目标任务17万元的1029%。

二、我县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我县领导也多次提到此类问题,我县服务业商务经济也不同程度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商业网点布局不优。家居建材网点布局过于分散;汽车服务网点布局有待优化;业态结构有待调整;专业市场较为缺乏,缺少配套农业生产的农资农机市场、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市场、居民生活的生活资料市场、循环经济的再生资源市场。 

(二)出口实绩少且市场单一。截止2017年底,我县有58户生产、贸易型企业办理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但有实际出口业绩 的企业只有7户,占比不到15%,实际出口企业少,且出口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出口业务主要以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为主,基本以贴牌形式代理出口。

(三)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资源优势转化不足,品牌带动效应不强,重引进而轻建设运营,产业融合发展不够。

(四)服务业龙头产业带动不足。目前,我县服务业龙头产业发展一般。一是死海自身经营情况一般,带动周边服务业配套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二是永逸广场还在运营初期,相关业态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三是浪漫地中海等新增项目,建设进度缓慢。

(五)物流产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我县物流产业规模、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现代管理模式等总体水平偏低。一是传统物流占主导地位,现代物流所占分额少,不少企业习惯自办物流,专业化、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阻碍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高。这直接表现为大英县大规模的物流企业少,已有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二是大英县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功能单一、基本上是一个店面、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物流服务组织化程度低,企业投入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行业监管难度大。三是企业运营不稳定,市场需求不足,即车源分散、货源分散、信息分散,物流市场供需失衡。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基本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

三、下一步措施建议

(一)推动《规划》实施,优化服务业业态。尽快推进《大英县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大英县服务业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大力实施“五新”路径,即利用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推广新模式、打造新载体、建立新制度,推动我县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根据“两地一心”总体要求,结合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定位,突出文化旅游核心带动作用,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现代金融业四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康养服务业、体育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农村服务业五大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构建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145”服务业产业体系。围绕县城区“一主一副三带五点”商业中心空间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社区商业便民工程,确保500米半径社区商业全辐射。

(二)加快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夯实服务业提质基础。围绕实施服务业“三百工程”,加快推进我县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以永逸商业综合体为先导,加快建设星级酒店、精品购物和休闲娱乐场所,同步打造餐饮购物、文化民俗特色示范街区,不断提升商气财气。一是积极协调解决永逸二期项目开工的相关问题,力推永逸广场二期项目早日开工竣工。加强与永逸入驻企业沟通联系,力争年内从永逸广场入驻企业中新增入统企业2-3家。二是以深化特色餐饮评选活动为抓手,汇集本土特色餐饮,融入打造小溪河商业长廊“特色美食一条街”。三是对接相关部门完成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四是扎实抓好商贸项目的深度包装、申报,加强与省对接力度,千方百计争取电子商务、市场升级改造、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补贴资金。

(三)借力“三大活动”,助推商贸市场体系建设。一是继续引导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全省“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为“大英造”产品走出四川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抓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做好我县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工作,力争全年升级改造1个以上镇乡农贸市场。努力推进商贸流通示范镇建设,大力推进“农超对接”,与农业局深度对接,发展、包装农产品。引导各产联式合作社以及三浩果蔬、柠香农业开发公司、智造腾跃公司等,与县城区世纪华联、世纪百盛、家嘉超市、福满家超市等商场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合作。

(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商务扶贫实效。一是加快县域电商平台建设,力争年内在县双创孵化中心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二是依托涉农企业、农村电商等载体,积极搭建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经营平台,打通城乡市场通道,全面提升农业经营现代化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23个农村电商扶贫网点功能。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农产品品牌包装。利用“老虎记”“金竹鲜”“枯井源”等电商品牌推销我县特色农产品。依托县“双创”智造产业孵化中心建设农特产品区域电商平台,依托英创云帮、邮政物流等探索打通城乡市场通道,力争2018年实现电子商务综合交易额3.5亿元。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