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动态信息 镇、街道动态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中共大英县卓筒井镇委员会关于2018年脱贫攻坚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8-8-13 00:00|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15| 评论: 0|来自: 卓筒井镇    

摘要: 按照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卓筒井镇紧紧围绕今年的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早谋划、早部署,鼓足信心,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确保2018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现将卓筒井镇脱贫攻坚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脱贫攻坚稳步推进,精准施策掷地有声。 卓筒井镇按照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为工作目标...

按照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卓筒井镇紧紧围绕今年的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早谋划、早部署,鼓足信心,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确保2018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现将卓筒井脱贫攻坚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脱贫攻坚稳步推进,精准施策掷地有声。

卓筒井按照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为工作目标,强化责任落实,逐一制定工作措施,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1.“一超六有”情况。通过深入研究,对标补差,细化工作措施,全面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卓筒井对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生活用电、安全饮用水、广播电视等进行逐一核实,其中对已脱贫户908户1558人及拟脱贫户112户233人“一超六有”情况重点进行摸排,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台账,对存在问题户数及人数进行动态监管,并在年底验收前逐一解决,确保已脱贫户脱贫结果真实、拟脱贫户脱贫过程扎实、卓筒井脱贫工作务实。

2.贫困村“一低五有”情况。万马村2016年摘帽,该村通过“村集体+贫困户+农户”模式发展水产养殖,预计9月初取得收益,光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目前电费8000余元,全村所有主道路已全部硬化(8.7公里),村卫生室50余平米并常驻1名医生,文化室配有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多功能设备,各种书籍达到千余册,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蓄金村2017年摘帽,集体经济依托稻虾养殖与光伏发电发展壮大,道路硬化8.06公里(村道路4.38公里,社道路3.66公里),卫生室60平方米并配备3名村级医生,文化室两间共70平方米(书籍,运动、文化器材全部配备到位),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2018年拟脱贫村土地井村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已全部完工,道路拓宽项目已纳入议程,集体经济通过秸秆还田配套设施收入2000余元,通过种兔产业收入2万余元,稻虾养殖项目详细实施计划已出台,正有序推进。

(二)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决胜之战砥砺前行。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卓筒井积极结合“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春季攻势”、第一轮脱贫攻坚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覆盖、脱贫攻坚对手赛等活动,召开相关工作会议,狠抓工作落实,明确工作目标及完成时限,按照“思想正、工作实、质量高”的要求,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1.“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活动开展情况。一是按照文件要求,精心部署落实。各驻村干部、村三职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项目建设、住房安全、帮扶措施、资金使用、工作作风等问题进行自查,严肃查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实责任、找出薄弱环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全面提升。针对存在问题,积极加强扶贫开发系统动态调整,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完善扶贫项目建设,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确保全面到位、规范安全,已脱贫户注重巩固提升,“回头看、回头帮”工作落实到位,并强化考核评估,抓好联系帮扶,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2.“春季攻势”活动开展情况。一是坚持责任导向。成立督查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春季攻势”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工作干部务必逐户走访到位、信息逐条核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昂扬精神状态、规范督查程序、强化责任担当”。二是坚持目标导向。督查小组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情况、2018年目标任务分解情况、2018年方案制定情况、“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开展情况等问题进行逐一核实,针对存在问题,立行立改,以点推面,举一反三,明确责任,落实具体措施,不等不拖,早发现早整改,确保“春季攻势”工作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全镇发现问题11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3.2018年第一轮脱贫攻坚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覆盖活动开展情况。一是出台文件。结合《遂宁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2018年第一轮脱贫攻坚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覆盖督导的通知》文件要求,卓筒井出台《中共大英县卓筒井镇委员会关于脱贫攻坚第一轮全覆盖自查工作的通知》(大卓委〔2018〕39号)、《中共大英县卓筒井镇委员会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大卓委〔2018〕29号)及《大英县卓筒井镇人民政府关于基层扶贫干部培训实施的方案》等文件,并要求辖区内各村、镇属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工作。二是高度重视。成立班子成员为组长,镇工作干部为组员的督导小组,切实做到既督又导,实事求是地查找问题,较真碰硬,确保督导实效。三是精心组织。各督导组加强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对疑难问题集体认定,督导组长及成员对督导工作和督导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狠抓落实,确保第一轮脱贫攻坚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覆盖活动抓出实效。

4.脱贫攻坚对手赛活动开展情况。一是以赛促战。召开脱贫攻坚对手赛专题会议,制定《中共大英县卓筒井镇委员会关于结对开展脱贫攻坚对手赛活动实施方案》(大卓委〔2018〕49号),2个已脱贫村为一组,19个非贫困村分为六组,每季度开展一次,通过对手赛活动,动员结对村加强沟通协调,抓好工作落实,勇敢挑战、勇敢应战,以“勇士”精神,比出斗志、比出干劲、比出激情、比出水平、比出风格、比出质量、比出成效。二是以赛促进。各村四职组成现场考评组,按照分组进行交叉考评,以贫困户“一超六有”、四项基金、“中国社会扶贫网”建设、政策宣传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对标补短等工作开展推进情况作为主要评比依据,进行现场考评评分(总分共计100分,其中村级资料满分60分;贫困户入户问卷调查共30分;非贫困户入户问卷调查共10分)。现场考评结束后,由各组村支部书记(贫困村为第一书记)进行现场演讲陈述,展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班子成员、镇工作干部组成对手赛评委,根据各村考评得分及现场陈述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每项工作“不计等分、不计整分、体现差距”,总分高的村胜出。依托此种考评方式,大力促进结对村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补短、共同提高,并积极营造干部群众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脱贫攻坚氛围。三是以赛促训。各村根据考评情况,结合考评组反馈问题,发出定向“点球”,切实做到立行立改,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对手赛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镇发现问题61个,已完成整改42个,正在整改19个。

(三)政策保障逐步落实,群众生活日新月异。

卓筒井镇依托各项扶贫政策,打出组合拳,着力解决政策不到位、不协同、不配套等问题,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政策落实。

1.四项基金是重要抓手。卓筒井按照“开设账户、资金到账、出台制度、宣传到位”标准,搭建助力平台,搞好精准对位,补齐“四块短板”。医疗救助基金及教育救助基金采取逐户宣传的方式,让贫困群众对政策清楚明白,确保贫困群众应享尽享。产业扶持基金及小额信贷基金一方面以大力宣传、简化借贷程序、开通绿色借贷通道为抓手,转变群众思想,变“要我贷”为“我要贷”,做到应贷尽贷;另一方面采取“镇政府+农商银行+村委会+群众”的小额信贷监管模式,共同对贫困群众资金使用方式、流向进行实时跟踪,切实做到人人都是监督员,人人都是参与者,严格规范资金使用途径,杜绝贫困群众将其挪作他用。截至目前,卓筒井贫困群众医疗保险财政代缴实现全覆盖,医疗救助基金10余人次正在积极申报,教育救助300余人次,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共借出58万元(其中万马村23.4万元,土地井村14.5万元,蓄金村20.1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共计308笔,贷款总金额594.4万元。

2.“中国社会扶贫网”是强劲引擎。一是建立组织架构。按照“县设管理中心、乡镇设服务站、村设信息点”的模式,建立“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组织架构,形成“县组织实施、乡镇检查落实、村采集发布”的三级运行模式。设镇服务站管理员1名、村级信息员22名、志愿者1名、监督员1名、形象大使1名,对“中国社会扶贫网”建设及推进情况共同推广、宣传。二是强化协同配合。利用“五个一”、“三个一”等帮扶力量的示范引领作用,齐心协力将“中国社会扶贫网”的推广应用与定点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扶贫日等社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村级信息管理员做好贫困户需求信息审核工作,确保信息在线上及时反映,镇级管理员加强与帮扶力量及爱心人士沟通衔接,确保捐赠物资及需求对接做到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共同形成工作合力,扩大社会影响,促使中国社会扶贫网建设抓出质量、抓到实处。截至目前,卓筒井贫困户注册实现全覆盖,爱心人士注册100余人,贫困群众发布需求225条,对接成功135条,对接成功率达60%,成效显著。

3.易地扶贫搬迁是有力保障。卓筒井充分遵循“政府主导、农户自愿、合理规划、严格质量”的原则,结合“五书一报告”,守住对象精准底线、面积合规底线、自筹不超底线“三个底线”,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制定完善工作规划,科学选择安置方式,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平台,健全工作机制,因户施策,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2018年,贫困群众16户37人纳入易地搬迁,第一批易地搬迁工程已全面开工。

(四)感恩教育引导强化,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卓筒井镇通过农民夜校、“四好村”“四好户”创建等举措,强化宣传内容,让贫困群众学技术、学本领、学专长,并时刻通过感恩教育培养贫困群众真诚善良、知恩图报的道德情操,让贫困群体充分了解脱贫致富是党和政府社会共同帮助的结果,幸福成果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懂的感恩。

1.农民夜校是“源动力”。通过农民夜校,宣政策、讲道理、谈追求、立志向,转变贫困群体听天由命、安于现状及“等靠要”思想,激励贫困群体靠双手,自力更生、脚踏实地,走脱贫致富之路。截至目前,培训授课230课时,参与培训人数达9000人。

2.“四好”评比是“向心力”。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目标,以“四好”户为榜样,提升群众思想素质,着力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转化“粗俗邪”恶劣习气、摒弃“等靠要”思想为破解“精神贫困”的关键点,精准发力,有效激发群众自身内生动力,补足群众精神之“钙”,形成感恩奋进、脱贫奔康、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展现卓筒井力量。

(五)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增收致富有的放矢。

依托万亩桃园、“产联式”合作社,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助推脱贫攻坚,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1.“产联式”合作社形成产业发展“加速度”。卓筒井镇以蓄金村、为干屏村、三兴村万亩桃园为根基,建立翠口香桃农旅“产联式”合作社,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运用“资本联投、生产联营、市场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模式,大力推进翠口香桃产业发展,并借助“互联网+”的风口,推动线上线下多方销售,实现农户增收,促进村集体经济向快向好发展。截至目前,共卖出桃果8900余吨,总收入2300余万元,贫困群众人均增收500元。

2.农旅融合形成产业发展“风向标”。一是利用微博、微信、广播会、座谈会等多措并举,线上宣传推广,打响卓筒井名片,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线下加强鼓励贫困群众利用桃花节契机,自力更生,增收致富,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镇政府发挥统筹优势,结合村委会及群众意见,通过层层筛选,全面考察,聘请有责任心、有执行力的贫困群众在桃花节期间担任卫生保洁员、文明劝导员、停车位收费员等。三是通过桃花节因地制宜,发挥农旅融合“指挥棒”作用,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依托桃花节,投身旅游业,办特色农家乐、卖本土风味小吃、推销绿色环保农畜产品等,以特色农业和桃园美景为有力支撑,既让游客记得住乡愁,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迈出坚实一步。截至目前,桃区内的旅游人次达30万以上,旅游总收入超过980余万元,贫困群众人均增收600余元。

二、存在问题

1.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意愿不强。

2.部分贫困群众卫生环境较差。

3.部分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不太熟悉或了解片面。

4.由于基础设施未建设完全,农旅融合未完全到位,旅游业还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5.部分村痕迹管理意识不太强,资料较为杂乱。

三、下步工作打算

卓筒井镇下步工作准备高起点谋划、超常规着力、集聚各类资源、整合各方力量,以“绣花”功夫,变脱贫攻坚“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啃下道路上的“硬骨头”,切实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一)感恩奋进意识加快转变提升。一是与思想引领相结合。依托农民夜校、座谈会、院坝会等形式,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以优秀文化、身边事例为引领,坚定群众信念、集聚奔康合力,引导群众增强道德自觉、树立奋发意识。二是与榜样学习相结合。评选出能示范带动的先进典型,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动力,倒逼“脱贫本领恐慌”,提升自我脱贫意识。三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紧扣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贫困群众主动投身到脱贫奔康的进程中,自觉克服“等靠要”等消极思想,用勤劳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美好生活。

(二)政策保障措施大力宣传落实。通过村级广播,强化宣传内容,让群众对扶贫政策的内容做到全面了解。通过镇党委统筹,村社落实,运用扶贫海报、宣传标语,强化宣传方法,通过工作干部不定期进村入社开展宣讲活动,对医疗、教育、小额信贷、“中国社会扶贫网”等相关政策作深入说明,使贫困群众用活、用好相关政策。

(三)环境清洁卫生用心引导规范。在各村设置垃圾收集站,并配备村级保洁员,1-2辆垃圾车进行全天候保洁,依托“村规民约”,大力整治贫困群众乱搭乱建、乱张乱贴、乱拉乱挂、乱堆乱放等问题,并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做到家具摆顺、农具码顺、小件搁顺、床铺理顺、柴草堆顺、畜禽归顺,房顶干净无蛛网、地面干净无垃圾、水沟干净无淤积、厨房干净无油污、厕所干净无臭味、圈舍干净无积粪,进而能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四)脱贫政治意识全面牢固树立。敦促镇村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鲜明政治导向,将脱贫攻坚作为培养检验干部政治担当、思想作风、能力水平最直接、最现实的重要平台,促使其深刻认识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治和战略意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决战决胜的定力和信心,真抓实干、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更加担当职责,不负群众期盼。

(五)攻坚目标任务切实认真完成。全面总结梳理工作成效及经验做法,认真组织研究,科学谋划全年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时间安排,统筹调配好攻坚力量、要素资源。及时将中、省、市、县的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到村、到户,压实责任,以“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法,列出清单、建立台账,确保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五)资料管理痕迹不断增强完善。一是完善资料档案,所有扶贫项目,从调查讨论,到组织实施,再到迎接检查,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阅。二是丰富档案形式,不仅要有健全文字档案,还应有电子档案、音像档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工作过程和成果。三是档案妥善管理,按照要求做好档案分类,妥善保管,确保档案完整、安全,并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采用科学手段,确保档案建设规范,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六)农旅融合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一方面以旅游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的特色拓展乡村旅游市场,打造为干屏村至蓄金村片区田园综合体,结合桃花节,实现“农田变景点、乡村变景区、青山变金山”的目标,做到“特色驱动、产业推动、农旅联动”。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卓筒井自身特色历史文化,坚持文化道路,创新出历史题材特色纪念品,增强游客的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提升旅游吸引力,确保村民自力更生意识不断增强,农旅发展体系不断完善,脱贫攻坚目标全面落实、落细、落稳。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