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将改厕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通过“厕所革命”,农村环境取得了明显改善,但现阶段农村改厕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地区对改厕标准把握不到位,改厕施工不规范。由于改厕工作没有一支固定的施工队伍,施工时都是交给瓦工进行。部分施工人员责任感不强,没有按技术规范要求建设,偷工减料,建造档次低,造成化粪池容量达不到要求,存在化粪池水泥盖板质量差、蹲便器安装过高等问题,导致农户改厕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村厕所管理养护机制尚未建立,制约了改厕成效的发挥。由于农村市场化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旱厕改造完成后,管护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管护工作不够完善,粪便后期处理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无害化厕所的推进工作;三是群众对“厕所革命”认识不够,接受度有待提高。改厕与农民的传统的观念和用厕习俗相抵触。有的农民为方便取粪浇菜,把厕所建在庭院外,不愿意将室外厕所或者露天粪坑改造。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这一观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四是农村家庭较难顾及改厕工作。多数农村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务工现象越来越多,家中只留有老人和儿童,经济和精神上支持力量不够,劳动力缺少,无暇顾及改厕工作。
为此,建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建议上级提高补助资金标准,强化建设质量,特别是结合卫生扶贫工作,提高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改厕补助标准。同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多方资金共同参与,解决资金短缺瓶颈;二是建议提供专业化支持。组织一个由改厕专家组成的检验鉴定团队,能够在改厕设备招投标环节作为评标人进行专业的检验鉴定,严格把握卫生设施材料的质量关,让质量合格的卫生洁具、管道材料进入改厕工程,切实保障工程质量不出问题;三是建立社会化管护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出资进行改厕后检查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工作,形成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前期工作成效进行宣传,大力传播农村改厕的重要意义、经验做法和正确使用方法,切实增强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转变群众卫生观念和生活习惯,科学使用无害化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