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及防风险各方面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县经济稳中有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居民收入较快增加。调查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2019年分别实现24687 元、26859元、29136元、31905元,同比分别增加1765元、2172元、2277元、2769元,增长7.7%、8.8%、8.5% 、9.5%,保持了8.6%的年均增长速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2019年分别实现12306元、13450元、14657元、16165元,同比分别增加1047元、1144元、1231元、1508元,增长9.3%、9.3%、9.2%、10.28%,保持了9.5%的年均增长速度。
(二)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脱贫攻坚力度加强,农业农村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为农村居民增收带来了更多的红利。2019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高0.78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倍差从2015年的2.04:1(农村居民收入=1)缩小到1.97: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逐渐缩小、均衡合理的发展态势。
(三)四项收入齐头并进。"十三五"以来,全县上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惠及小规模纳税户的减税降费政策有效落地,激发返乡下乡创业热情,带动城乡居民经营性增收;以高质量就业为抓手,加大对各类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水平,增加就业人员工资性收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融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相应的利息、红利、租金等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深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收入,以及政府逐年提高企业养老金、离退休金发放标准,加大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社会救助力度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有力促进了转移性收入增加。从居民收入四项构成看,各项收入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0801元,比2015年增长38.6%;经营净收入10984元,比2015年增长6.1%;财产净收入2800元,比2015年增长101.7%;转移净收入7320元,比2015年增长116.1%。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640元,比2015年增长19.0%;经营净收入5615元,比2015年增长24.1%;财产净收入307元,比2015年增长237.4%;转移净收入5603元,比2015年增长104.1%。
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一)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十三五"以来,全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5年的16114元增加到2019年的21560元,增加5446元,增长33.8%、年均增速7.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5年的9783元增加到2019年的14259元,增加4476元,增长45.8%,年均增速9.9%。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城镇从2015年的38.6%下降到2019年的31.3%,下降了7.3个百分点;农村从2015年的39.1%下降到2019年的32.8%,下降了6.3个百分点。
(二)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观念进一步转变,消费方式更加多元化,消费结构开始从基本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型升级、从物质型消费向享受服务型消费转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医疗、餐饮、家政、旅游等服务供给水平持续提升,带动服务性消费支出快速增长。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分别为4853元、3818元,是2015年2.9倍、3.6倍,年均增速分别为30.9%和37.7%。
(三)八大类消费全面增长
1.营养水平大幅提升。饮食逐渐从"吃饱"转向"吃好",营养水平显著提高。2019年,大英城乡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分别为6752元、4675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8.5%和22.2%,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15年的38.6%、39.1%降至31.3%、32.8%;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从175公斤、188公斤降至135公斤、162公斤,肉类消费量分别从36公斤、34公斤增至50公斤、46公斤,蛋类消费量分别从10.7公斤、7.5公斤都增至11.7公斤,奶类消费量分别从6.8公斤、5.5公斤增至12.6公斤、7.5公斤,干鲜瓜果类消费量分别从31.8公斤、11.2公斤增至46.5公斤、23.5公斤。
2.居民更加注重仪表仪态。"十三五"以来,随着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更加注重自己的仪表,衣着消费观念也不断更新,一些手感好、面料新、个性化强的服装受到欢迎。2019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分别为1179元、525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7.7%、12.7%。
3.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农村家庭住房经历了从土坯到砖瓦、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城镇家庭从平房到楼房、单元房的多重升级,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居住条件继续改善。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支出分别为4801元、4028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27.5%、78.8%。
4.家庭设备用品升级换代。随着广播电视、宽带网络的全覆盖,以及以旧换新等促销手断不断加强,如今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调查显示:到2019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热水器均在100台及以上,分别为100台、110台、138台、108台,实现了"户户有",均比2015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微波炉每百户拥有量为30台,是2015年的6倍;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99台、电冰箱103台,分别比2015年增加13台、17台。每百户拥有微波炉11台、空调63台、热水器71台,分别是2015年的3.7倍、2.6倍、2.0倍。由于家庭设备用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致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达到1052元、754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45.7%、20.3%。
5.通讯设备普及,家用汽车消费成为一大亮点。随着全县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的时代早已远去。"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居民汽车和移动电话的普及刺激了交通通信支出的增长,到2019年末,每百户城乡居民拥有汽车分别24辆、10辆,比2015年分别增长60.0%、25.0%;移动电话270部、267部,比2015年分别增长50.0%、33.5%。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达4469元、1090元,是2015年的3.2倍、1.4倍。
6.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消费意愿越来越强。特别是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逐渐普及,进一步释放了居民精神文化需求。2019年,大英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为1526元、1092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8.7%、44.6%。
7.健康意识显著增强。随着全县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医疗政策的不断调整,过去"有病无处医、有病无钱医"和"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营养滋补品、医药保健品也越来越受青睐,居民医疗保健意识显著增强。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分别为1291元、1920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53.3%、102.7%。
8.金银首饰等中高档消费品逐渐普及。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带动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女性在金银珠宝饰品、高档化妆品等消费的支出越来越多,成为居民家庭消费新的热点。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分别为490元、175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2.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