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县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的 复 函

2020-9-24 16:00|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45| 评论: 0|来自: 大英县政府门户网

摘要: {"原始ID":"d8c72e6addef463b9e7552fe68c15d07","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4日","发布者":"大英县政府门户网","附件":[]}

A类

 

 

 

                                 大 农 函〔2020153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县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的

   

 

王世坤、唐红辉、谢彦、黄霁阳、张圣文、谢富强、张莉华、

邓 正 忠、徐海波、漆智、敬诗委员:

在县政协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唤醒农村撂荒地复耕的几点建议》(第4号提案)收悉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推动撂荒地复耕

充分运用媒体融合优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及各镇加大了撂荒地宣传力度,并同步宣传法律法规以及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在撂荒地工作中出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效,激发农民撂荒地复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县撂荒地复垦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年以来,先后在电台、电视台、网站及“两微一端”发布了 90后第一书记让撂荒地生出硕果》《五一村:撂荒地种下绿色养殖新希望》《大英县玉 峰 镇:荒地复垦 秧苗入田 只待稻花香里说丰年》《大英县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 激活“沉睡”土地 助力农业增效》《卓筒井镇:昔日撂荒地 今朝幸福田》等关于撂荒地的稿件50余篇次。其中,《四川大英县回马镇金山村:“职业村支书”念活致富经》《第一书记王刚:高山村的“麻辣”脱贫路》等多篇关于撂荒地复垦工作的稿件在新 华 社客户端、人民网等中央媒体发布。

二、摸清底数,建好“三本台账”做实撂荒地复耕

一是建好撂荒地台账。3月底要求各镇(街道)组织所辖村委会对全县撂荒地进行全覆盖摸排,建立了撂荒地到户台账,明确了每一块土地名称、面积、撂 荒 原 由等事项,做到了撂荒土块明、面积清。

二是建好复耕计划台账。以村为单位分年度建立了撂荒地复耕台账,为有序推进撂荒地复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确保到2022年撂荒地复耕率达90%以上。其中2020年计划复耕2万亩,复耕率达48%以上;2021年复耕率达69%以上;2022年复耕率达90%以上。

三是建好复耕到户台账。按照复耕类型、复种作物到户到地的撂荒地复耕推进办法,将复耕地块对照摸排情况落实到每一户农户、每一块地块、建立到户到地台账,注明复耕方式、种植作物等基本情况,做到了复耕地块权属清、面积清、类型清“三清”。

三、压实责任,建立“三种机制”激发撂荒地复耕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抓复耕。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复耕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土地复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复耕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矛盾纠 纷调解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复耕工作中遇到难题、困境和农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为撂荒地复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建立考评机制促复耕。91街道撂荒地复耕工作进度纳入月评,一月一统计一公开撂荒地复耕进展情况,确保撂荒地复耕工作持续有序推进。同时,将各镇(街道)撂荒地复耕工作列入“乡村振兴”工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对撂荒地复耕工作有力、效果明显的镇(街道)将在涉农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

三是建立奖补机制激复耕。按照“谁复耕、谁受益”的原则,县级财政筹备500余万元资金,按撂荒田复耕奖补240/亩、撂荒土复耕奖补320/亩的标准,对复耕主体进行奖补,激发各镇(街道)撂荒复耕工作的积极性。

四、创新方式,采取“四种模式”推进复耕

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复耕。村两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将本村撂荒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代耕代种,前三年免土地租金,三年后农户可选择自耕自种,也可继续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按市场价格支付土地租金,既发展了集体经济,又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如河边镇四方村以村集体名义复耕撂荒地200余 亩种植柠檬,并发展林下综合利用种植土豆、日本南瓜等作物,解决生长期日常支出问题;人民村复耕近100余 亩前期种植大豆固氮,以改良土壤;卓筒井镇幸福村复耕近300余 亩种海椒和优质水稻等。

二是引进业主流转建产业基地复耕。积极对外宣传我县农业产业优势、地理优势、农业发展优势以及自然条件,招引工商资本下乡流转撂荒地复耕。如隆盛镇长滩寺村、五一村通过引进业主流转撂荒地600余 亩 种 植 柑 桔和饲料桑。

三是“公司+村委+农户”联合复耕。依托腾 英公司的技术优势和资金支持,按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物资供给、村委负责日常管理、农户提供撂荒地经营权的模式,以“公司+村委+农户”的模式实施复耕,复耕撂荒地产出收益按 村 委30%、公司30%、农户40%的比例分配。如隆盛镇土门垭村与腾英公司合作种植刺梨300余亩。

四是“村委+农户”服务复耕。村 委购买社会化服务对该村撂荒地进行除草、排杂、旋耕等前期工作,在土地整治结束后,本着该村村民自主、自愿的原则,在村委申请需种植面积,村委按村民意愿将复耕土块划分给村民种植。如隆盛镇张家沟村先后整治撂荒地330余 亩交由村民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

五、主动作为,明确“五种方式”助推撂荒地复耕

一是制定复耕方案。根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撂荒地复耕工作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遂农领办〔20207号)精神,3印发了《关于做好撂荒地复耕工作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总体安排、主要措施、组织保障等撂荒地复耕事项,为撂荒地复耕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5月印发了《大英县推进撂荒地复耕工作方案》,明确了开展撂荒复耕奖补标准、复耕方式方法等事项,确保撂荒地复耕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培育经营主体。紧紧围绕特色水果、优质蔬菜、生态畜牧、优质水产、道地中药材等主导产业,以土地流转为支撑,着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共培育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480个(省级示范社20个、国家级示范社4个);家庭农场851家(省级示范场16个);培育贫困村农民合作社106个、家庭农场72家;发展龙头企业15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现已累计流转耕地17.55万亩发展优质粮油、水果、蔬菜、水产、畜牧、干果等产业,在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同时,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利用率。

三是规范土地流转。按照《遂宁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遂宁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了产权交易的范围、方式、程序以及争议处理办法等,对土地流转主体、程序、合同、市场、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使土地流转由约定向法定、由分散向规模、由粗放向高效转变。并加强土地流转履约、生产经营状况,及时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指导和项目包装服务,努力实现农民 与 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业公司双赢目标。

四是加强人才培育。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组织从事农业生产和产业的有志之士到农科院校参加培训,提升他们的种养技术,增强他们从事种养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遏制撂荒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引导和支持有创业梦想和能力的各类创业者流转土地创业,对首次从事个体经营的返乡下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给予 1 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每人给予15万元的3年贴息贷款。2020年已对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万,对3人发放创业补贴3万元。

五是强化品牌创建。坚持走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拓市场的路子,挖掘地方特色,打好“绿色牌”、“生态牌”、“错季牌”,引导龙头企业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加大“三品一标”申报工作力度,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品牌,累计成功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有效期内35个、绿色食品49个、有机转换食品1个,河边白柠檬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农民合作社及企业的41个农产品被授权使用“遂宁鲜”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助力复耕撂荒地产得出、卖得走、能见效。

目前,我们本着先易后难、先公路沿线后偏远区域的思路, 采取“农户委托代耕”“集体代耕”“业主代耕”“合作代耕”“农户自耕”等多种方式开展撂荒地复耕。截至8月底,已累计复耕撂荒地14473.52亩,复耕种植粮油作物9295.2亩、经济作物5178.32亩。

感谢各位委员提出的建议,我们将一如既往抓好抓实撂荒地复耕工作,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力营造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良好氛围。

此复。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2020918

 

(联系人:周通;联系电话:13882574003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县政府办公室。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