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双龙桥村2020年发展村集体产业中药材枳壳1200亩,套种白芷500亩,提升村集体经济活力;引进雷竹产业340亩,种植中药材三七产业78亩,发动成功人士熊玉平在村开展水产养殖100亩,实现年收入30万元;动员家辉家庭农场发展优质水果红脆李等优质水果90余亩。2020年全村主导产业收入户均2.2万元,家庭经营性收入户均3.2万元(户均),主导产业收入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占比达68.75%。 二是全村耕地面积3017亩,其中高标准农田2935亩,占比达97.28%,高于全县水平。 三是全村主要农作物耕种收采用机械化旋耕、收割机处理,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73%。 四是全村注册成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共3家,涉及村集体产业发展、特色优质水果种植、特色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 五是建立带动机制,通过专合社、家庭农场、养殖规模户带动小户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六是双龙桥村重视技术人才引进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前,村级班子中成员有两名大专生,着力培养兽医、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工匠等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二、关于村落宜居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引领。围绕“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总体要求,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并按规划组织实施;双龙桥村2015年被县农业农村局评为“幸福美丽新村”;2019年被县农业农村局评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 二是对全村人居环境开展了整治,制定整治方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清理、镇县运转”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实现了居住环境优美,公共服务体系健全。 三是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达100%,每个社均有保洁人员,同时配置一名清理转运人员,配备垃圾清运车10台。 四是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96.5%,全村通过厕污共治和3处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 五是全面消除黑臭水体,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和河长制工作,保持村内水域清亮,干净、水体岸边干净整洁。 六是全村推进厕所革命,全村共计完成改厕487户,按照无害化厕所标准,采用一体化设备、厕污共治等治理模式,对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卫生厕所普及率将达到100%。 七是按照乡村旅游标准,在本村建有独立、管理良好、干净整洁的公共厕所,为本村发展和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八是农作物化肥农药用量逐年减少,通过使用安装杀虫诱捕器、无人机喷施生物农药、安装杀虫卡片等设备减少农药使用量,利用牛粪、油渣羊粪等农业废弃物育生态肥增产增收。2019年使用农药767.34吨,2020年使用农药604.25吨,减少幅度达21.25%;2019年使用化肥使用114吨,2020年使用88吨,减少幅度达22.81%。 九是建立农业物资源化利用回收点,对农作物秸秆、塑料薄膜、废弃农业设备、畜禽粪便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达91.4%。 十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位居全县前列。全村通水、通电、通气,通信网络全面覆盖。 十一 是在全村开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和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五美庭院”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村整治农村院落,实施农房风貌塑造,改厕改厨,房前屋后种花、种树、种果、种菜,实现了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出门入园。积极探索推广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模式,落实行垃圾收集“户分类、小区分拣、村分流、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小区群众“按时分类收集、定时分类投放”的垃圾分类处置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三、关于村风文明 一是广泛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成功创建县级文明村,目前正积极争创建市级文明村。 二是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 三是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包括文化院坝和农家书屋等,综合性文化站达标率为100%。推行文化阵地免费开放,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立文艺宣传队1支,组织文艺汇演8余场,文娱宣传教育活动5场,成功举办 “关爱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专题活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了乡村文化振兴浓厚氛围。 四是村民文明素质和村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广泛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调动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实施殡葬改革,切实加强殡葬改革宣传,让群众逐步树立起科学文明的殡葬理念。 四、关于村级治理 一是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培养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加强基层治理。形成村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和乡村振兴战略专班。 二是村两委班子专业化能力强,村委班子成员中两名大专学历村干部、有退役军人、兽医等特殊技术人才。 三 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村内配有法律顾问、治安民警,广泛开展普法活动。 四 是努力做好综治维稳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化工作网格化管理,落实反邪教宣传和警示教育,强化“扫黑除恶”宣传,加强信息分析研判、预警处理,确保工作和谐稳定。持续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本村内无吸毒、卖淫、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无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无村霸等黑恶势力。 五 是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实现稳定增收。通过成立建设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定组织章程,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引进村集体经济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五、关于村民生活 一是我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3.2万元。 二是今年10月,审查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51户58人,特困供养救助人14人,居家养老服务62人,帮助办理临时救助金9人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应保尽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