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安排为2,714万元,同口径增长31.6%(增加了工业发展基金);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安排为254万元, 与去年持平;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安排为417万元, 同口径增长51.8%;
---住房保障支出安排2,916万元,同口径增长4.15%;
---粮油物资管理等事务支出安排为428万元, 同口径增长7.42%;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安排为2,856万元,用于偿还政府性债券转贷资金;
---预备费支出安排为2,000万元,同口径增长25%;
---其他支出安排为12,456万元, 同口径下降1.22%。
四、2014年基金预算草案
2014年在充分考虑全县国有土地出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基础上,全县基金收入支出安排如下:
(一)基金收入预算安排情况
按照稳妥可靠的原则,2014年基金预算安排为22,238万元。分项收入的安排情况是: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1,048万元;
2.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600万元;
3.地方教育附加收入390万元;
4.残疾人就业保证金收入200万元。
(二)基金支出安排情况
全县基金预算支出相应安排为22,238万元,各类支出安排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21,048万元;
2.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600万元;
3.地方教育附加支出390万元;
4.残疾人就业保证金支出200万元。
(三)加强基金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按照政府性基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加强基金收入收缴管理,确保基金收入预算执行,增强基金预算的约束力,合理安排基金预算执行进度,加强基金预算执行管理,完成基金预算管理各项任务,使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五、2014年财政工作打算
(一)培植壮大财源,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一是协调各执收部门,落实目标责任,逗硬考核奖惩,确保15%的增长目标圆满实现。二是加强重大财源建设,结合大英县“十二五”大企业培育服务计划,配合发改、财政、经贸、科技等部门努力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支持我县税源骨干企业产业升级,提高产品增加值,壮大县域财源。三是全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植新财源。四是坚持把项目工作摆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加大财政投入,支持重点建设和城市改造,提升城市品位,提升居住环境,激活房地产市场,促进主要县级财源增长。
(二)积极争取资金,确保财力水平稳步提高。一要发挥财政部门争取资金主渠道作用,强化部门协作,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产业发展方向和园区建设,搞好项目储备包装,确保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要积极向上协调,实现对接的常态化,紧紧把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方向,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撑。三要认真研究新的财政政策,密切关注财政改革方向,加强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和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等可由县级统筹安排的资金争取。
(三)创新融资方式,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一是办好“顺亿公司”,加大宣传力度,维持政府信用,确保公司平稳运转,实现持续融资。二是做实平台公司,培植壮大企业实力,争取发行企业债券。三是支持园区封闭运行,提供相关财税政策支持。四是加强建设资金监管,实行分类重点保障,围绕“项目攻坚年”重点支持新老城主要干道黑化美化、园区基础设施、省运会场馆和快捷通道建设,“围绕环境提升年”重点支持城区环境改造工程,全面提高招商硬件环境,努力建设“宜居、生态、文明、智慧、欢乐”的城市。
(四)推进预算管理,确保公共财政基本方向。一是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保证重点支出,控制一般性支出,减少临时性支出; 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年初部门预算,严格审核把关,细化到具体项目,全面清理经营性国有资产,将国有资金有偿使用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项目资金尽量支付到业主,减少专户结余,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二次资金分配严格按照县财经领导小组议事规则进行。三是加快财政供养人员实名制系统建设,严格控制增人增资,全面清理“吃空饷”人员,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四是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将“三公”经费公开面扩大至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五)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投入稳步提高。一是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 “十九项民生大事”政策投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足额落实县级配套资金,集中推进县级民生工程。二是继续加大教育、农业、文化、体育、科技投入,确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医疗救助等政策,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好全县失地农民进社保难题,确保社会和谐,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水平。四是加大村(社区)建设投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六)深化财政改革,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一是紧跟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财税改革重点,有序推进不动产登记管理、营改增等财政体制改革,探索财产税制改革,建立事权与财权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二是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监督的针对性,敢于打破部门利益,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服务。三是综合运用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监管和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等监督手段,对BT项目评审提前介入,规范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减少财政资金监管风险。四是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重点搞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
各位代表,2014年,我县财政工作将面临更大挑战,中央各项改革将更快推进,我们坚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更加注重学习,更加团结务实,更加奋力拼搏,为把大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