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制度建立并落实,无不合理、不合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项目。
35.市场监管机制健全、市场秩序规范。
(十二)行政救济及时公正
36.行政复议申请办理公正合法、优质高效。
37.行政执法监督渠道畅通,县政府探索建立专门行政执法监督队伍,投诉举报受理及时,违法或不当执法行为依法纠正。
(十三)依法行政无突出问题
38.重大行政决策无严重失误。
39.无严重执法不公、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执法腐败等案件。
40.无严重权力设租寻租、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失职渎职等问题。
三、公正司法
(十四)司法体制改革落到实处
41.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部署落实到位。
42.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落实。
43.通过司法体制改革,主审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落实。各类司法人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落实。
44.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依法规范。
(十五)司法权力规范运行
45.立案登记制落实,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依法追究。
46.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有序推进,证据裁判原则贯彻到位,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健全落实。
47.司法公开推进有力,公开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机制健全落实,司法监督制度完善并落实。
48.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规范,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制度落实。
49.量刑规范化制度完备并落实,案例指导制度完善。
50.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认定标准及程序明确。刑事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无超期羁押、刑讯逼供、体罚虐待等行为发生。
(十六)案件质效管理到位
51.县法院与上级法院间实现纵向联网,实行同步网上办案,实时全程监控,建立数据自动生成、自动提取的质效评估系统。
52.县检察院与上级检察院间实现内部联网,同步网上办案,实时全程监控,建立数据自动生成、自动提取的质效评估系统。
53.各基层法庭小额速裁机制、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建立健全。
(十七) 司法为民机制健全
54.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有效落实,符合条件的人员得到司法救济。县法院建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县检察院建成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
55.巡回审判制度和网上诉讼服务制度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和执行征信制度健全,执行工作质效不断提高,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有效破解。
(十八)公正司法无突出问题
56.无重大司法不公或冤假错案。
57.无刑讯逼供、非法取证、体罚虐待、超期羁押等违法案件。
58.无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结案难和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
四、社会法治
(十九)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
59.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健全。
60.建立镇乡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治安巡逻队,力量充实完备,保障机制健全,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管控能力明显增强。
61.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城乡覆盖,服务管理机制健全,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相关的岗位职责、工作质效、年度考核、监督问责等保障机制建立并落实。
6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并落实。
63.基层自治制度健全落实,依法治村、依法治社区扎实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完善并执行到位,社区矫正机制健全并落实。
64.社会信用体系健全,政府诚信建设有序推进。
65.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服务业规范有序,法律服务市场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并规范运行。
66.宗教事务依法管理落实,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广泛深入、持续有效开展。
67.仲裁制度和行政裁决制度健全完善,重点领域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及其联动机制建立。
(二十)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体系建立健全
68.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诉非衔接和检调对接制度落实,将民商事案件起诉率、民事纠纷诉前调解率、委托委派调解成功率纳入大调解考核。
69.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和属地管理责任制落实,无缠访闹访、越级非访、以访牟利等情况。诉访分离、依法办理制度落实,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依法解决。建立网上受理信访平台,运行良好。
(二十一)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健全
70.立体化、全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安和谐“三级联创”及行业平安创建落实,无重大社会治安案件。
71.舆情预警、舆情会商、舆论引导联动机制健全,舆情应对和依法处置到位,属地管理责任落实。
72.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及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建立健全并落实,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动执法长效机制形成。
73.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治理有序,无重大安全事故。
74.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完善。
(二十二)基层自治有效落实
75.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培育机制建立并落实,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普遍建立并落实。
76.村(居) 民会议或代表大会、村(居) 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居) 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落实。
77.社会组织管理有序。
78.社会矛盾纠纷依法妥善化解,无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五、学法用法
(二十三)“法律七进”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