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公安和卫生健康部门联动机制,每月交换信息、研究解决问题,建立并动态更新感染艾滋病的卖淫嫖娼人员信息库,强化干预、治疗和管控。
(四)强化检测流调质量
1.提高检测发现效率。要加大对暗娼、吸毒者、男性同性性行为者等高危人群及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检测力度,并逐步扩大至中青年人群,加强检测来源和疫情分析,提高检测发现效率。各部门要结合工作特点,动员群众科学认识HIV筛查检测工作,并号召其主动参与HIV检测,促使其知晓感染状态。
2.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首诊责任制,切实做好接受艾滋病检测人员的信息收集和身份核实。
(五)全面提升治疗管理质量
1.全面加强治疗管理。定点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抗病毒治疗管理牵头职责,进一步完善调研指导、通报、月报等制度,确保重点措施落实到位。县治疗管理办公室要统筹整合临床技术资源,巩固治疗管理和质控专家队伍,协同推进治疗和质量控制工作。
2.全面实现应治尽治。加强新报告病例管理,推动开展“一站式”服务,缩短从初筛阳性到入组治疗的时间。
3.全面提升治疗质量。要建立完善抗病毒治疗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定期开展治疗质量控制。
(六)有效控制母婴传播
1.强化孕情第一时间发现。由县妇幼保健院牵头,镇(街道)会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辖区孕情早发现工作机制,分层分类管理育龄妇女,做好育龄妇女孕情搜索。医疗卫生机构在常规诊疗中要关注育龄妇女孕情,严格落实“逢妇必问”“逢孕必检”,及时发现感染孕产妇。
2.强化感染育龄妇女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疾控、妇幼、定点医疗机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感染育龄妇女治疗全覆盖。建立感染育龄妇女台账,实施个案精准管理。做好感染育龄妇女避孕和生育指导及服药、环情、孕情等情况追踪。
3.强化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管理。要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实施“一对一”专案精准管理,有效落实抗病毒服药及相关检测、安全助产、儿童科学喂养等各项措施。规范开展儿童早期诊断和艾滋病检测,及时明确感染状态,确诊感染儿童做好转介治疗。做好流动个案管理和转介,持续追踪转介后干预措施落实情况。
(七)加强艾滋病防治与性病、丙肝防治整合
要建立健全艾滋病与性病、丙肝防治整合工作机制,结合艾滋病防治,在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社会综合治理、监测分析、治疗转介等方面,统筹加强性病、丙肝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