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张莉华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五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夯实基层公共卫生安全基础的建议》(第3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
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直接面向群众,是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第一道防线,是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窗口”,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历来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坚持强基层、打基础,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一)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全县共有9个镇卫生院、2个地名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39个村卫生室(正在优化调整)。中心、镇卫生院核定编制357人,实际在编326人,聘用人员215人。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共计1190人。“十三五”期间整体迁建乡镇卫生院2所,新建联村示范卫生室5个,新建及改扩建标准化卫生室214个,建成乡镇卫生院中医馆11个,公立医疗机构新增床位372张。目前,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每个镇均有达标镇卫生院,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84%。实现每个乡镇都有1所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1个村卫生室,15分钟医疗圈覆盖80%以上的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方便、可及程度改善。
(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全县总门诊量2283692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1212640人次,占53.1%;2020年,全县出院人数59105人,基层医疗机构出院17827人,占30.16%。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医院上转的病人占比0.35%,县级下转基层医疗机构住院的占0.31%,“大病不出县、常见病多发病在乡村”的就医新秩序正在形成。
(三)公共服务水平更加均衡。面向全体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电子建档率达93%以上,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64.09%,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90.16%,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到一体化、连续性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基层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统筹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基层机构设置接种点13个,基层11个卫生院均设立发热哨点(诊室),今年截至目前居家观察国内重点地区回(到)大英人员2287人。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将健康融入相关政策,形成建设健康大英的强大合力。目前,我们正在深入研究“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领域相关规划,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教训,进一步突出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为推进健康大英建设提档加速。一是县委、县政府在2021年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卫生健康工作作为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大美大英”发展成果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入开展‘健康大英’行动”“实施县级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二是把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进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等五个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争取把关键性、基础性的建设项目在“十四五”得到规划落实。三是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及时修订防控工作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保障,各单位均储备够用40天的疫情防控医疗物资。
(二)关于进一步建强基层队伍
强基层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则。医改以来,我县基层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县充分发挥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在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协作联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优势,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提升基层疫情应对能力,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层卫生队伍建设上,我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健全人才培引机制。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川委办〔2019〕3号)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遂宁市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遂委办〔2019〕106号)精神,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加强防控救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尤其是深入推进公共卫生防治人员培训全覆盖,集中培训乡村医生143人。二是完善人员编制管理。采取调剂、充实、引入“三个一批”方式,为基层医疗队伍注入“源头活水”,从隆盛中心卫生院等单位调剂10名编制到新设立的盐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除县城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空白点”。通过“县招镇用”的方式,14名全科医生特设岗位4年聘期满后编制全部下沉到基层,8名定向生毕业规培充实到基层医疗人才队伍中,招录3名“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通过遂州英才考试招聘29名,考核招聘51名。三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大英县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大委办〔2021〕17号),建立完善以医疗服务质量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聘及绩效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乡镇医卫人员补贴,加大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
(三)进一步完善基础条件
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思路,我县着力加强县级及以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待遇,2020年已为基层单位疫情防控人均核增绩效工资3000元;2021年县财政总投入1077.53万元、人均投入3.02万元,以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防止人才流失。2020年县财政投入约600万元,有效保障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2021年投资70万元重点支持标准化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随着项目的陆续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明显加强,人民群众在基层获得预防保健、疾病诊治的可及性大大提高,健康获得感显著提升。一是完善服务体系。始终把完善基层服务体系作为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县、镇、村三级联动协同发力,通过大力争取项目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改善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条件,重点围绕设施设备、队伍建设、内部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推进提质增效。筹集资金340万元,建设河边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全面提升河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全县中心、镇卫生院全部配备DR、彩超、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等4大件设备,81%的中心、镇卫生院配有“120”医疗救护车,蓬莱、河边、隆盛中心卫生院3家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象山、天保镇2家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2021年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5家,基层卫生信息管理、医疗服务、基本医保、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等5大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网底更加稳固。二是优化服务模式。精心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细化年度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坚持团队签约完善服务模式,全面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成签约服务团队294个,深入镇村、社区和家庭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健康随访咨询,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三是提升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大学习、大培训、大宣传、大竞赛”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扎实、服务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为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规范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进一步健全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完善信息通报、会商研判、措施联动等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区域内公共卫生应急协同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建立隆盛中心卫生院核酸检测点,服务隆盛、回马、金元3个片区;建立河边中心卫生院核酸检测点,服务河边、卓筒井2个片区。二是健全群防群控机制。强化镇(街道)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推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加强工作经费、物资和技术保障,每个基层卫生院储备了够用40天的疫情防控物资。三是强化投入保障。按照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落实各级支出责任,保障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需要,2020年县财政投入约600万元,有效保障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认真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提升基层防控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强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推动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继续深化县域综合改革,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化建设,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激发基层运行活力,推动落实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多渠道补助政策。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转变服务模式。通过综合改革,强化基层卫生防疫能力,夯实医疗与公共卫生双网底,做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感谢你们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