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和执法行动。持续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抓好农药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县农业农村局)持续开展“国门守护”行动,全环节加强冷链食品监管;深入实施“铁拳”“昆仑2022”“春雷行动2022”“长江禁捕打非断链”等专项行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种类,将监管和打击贯穿于非法生产、非法加工、非法交易等全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加强对互联网、跨境等经营方式监管;健全举报机制,加强协作联动,探索开创智慧执法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经合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经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重点推进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创新工作方式,加强新型流通渠道建设,完善农村市场食品安全治理机制,加大科普宣传和培训教育力度,提升农村市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县商务经合局、县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力度。聚焦大案要案、典型案件和挂牌督办案件,查办一批性质恶劣、影响大、热点高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全面深化行刑衔接制度,建立完善数据共享、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联合督办和涉案物品存储处置长效机制,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加大警示和震慑力度。(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着力提升监管效能
(十三)推进智慧监管。健全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开展监管信息大数据归集和分析应用,强化风险监测和研判,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实现分级分类监管。依托天府市场安全平台,推动构建全链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积极推广使用四川省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强化信息资源整合,突出监管业务应用。推进重点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数字化管理水平。(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在产乳制品、蔬菜制品(酱腌菜)生产企业100%应用“川食安”溯源监管平台。加快推进食盐电子追溯体系建设。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食品安全”新模式。(县经科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力争全覆盖,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力争分别达到65%(县市场监管局、县教育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十四)实施信用监管。加快食品领域市场主体信用分级分类,全面融入社会信用体系。深入宣贯《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开展诚信管理体系培训。(县发展改革局、县经科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将食品领域抽检不合格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有序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依规将相关市场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结合食品安全风险与信用风险,科学划分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县市场监管局)探索开展农安信用分等分级动态评价,推动开展“信用+监管”试点。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对列入“两个名单”的生产主体,加大监管力度,落实惩戒措施。(县农业农村局)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与市场准入衔接,推动在集团购买和校园食堂采购中查验承诺达标合格证。(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对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的企业探索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县发展改革局)
五、夯实基础保障支撑
(十五)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按照省、市卫生健康委部署安排,对部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开展跟踪评价。(县卫生健康局)配合省、市市场监管局推进《四川省食品安全条例》立法调研,健全食品安全培训考核制度,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员(师)、食品安全检查员培训。(县市场监管局、县司法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开展《大英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能力验证演练,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县市场监管局)
(十六)强化基础支撑。加快推进基层市场监管局、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1个市级“样板所”。(县市场监管局)着力提高基层农产品质检机构综合检测、运行管理、监测预警和为农服务能力,县级检测机构通过资质认定(CMA)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CATL)。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监管员、检测员、协管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县农业农村局)
六、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特色产业稳面提质增效,推动全县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平稳健康发展,力争2022年“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120个。聚焦蔬菜、水果、畜禽三类优势产业,构建形成“3+3+3”特色优势农产品体系,加快推进“遂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加快推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县农业农村局)加大对食品工业企业安全循环生产、检验检测设备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提升食品企业智能化、清洁化生产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县经科局)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机制,鼓励食品企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白酒、肉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生产企业、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中央厨房、连锁餐饮企业、大型餐饮服务单位、连锁食品经营企业等重点领域食品安全责任险购买率达到50%。(县市场监管局)
七、构筑完善共治格局
(十八)持续推进“双安双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保持先进示范效应,积极探索1-2项食品安全创新工作。(县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开展国家农安县创建工作。巩固国家农安县和省级监管示范县创建成果,确保大英县省级监管示范县复审工作顺利通过。(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