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象因素。根据全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结合近3年地质灾害险情、隐患点稳定状况和2023年全县降水量趋势初步预测,今年全县气候年景略偏差,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旱涝并重,主汛期有强降水集中时段,地质灾害气象等级总体较高。
2.地质因素。我县属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地质构造简单,丘陵起伏,溪沟纵横,加之地层岩性主要以砂、泥岩为主,极易形成差异风化,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3.人为因素。近年来,随着全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为活动主要有采矿、建房、筑路、削坡、爆破等。该类行为特点是点多、面广、规模小,且极少考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此类现象愈发突出,成为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
(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预测
我县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少、数量多、分布不均、规模较小、危害性大的特点。随着汛期临近、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易引发新的地质灾害。
四、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治区域。象山镇—蓬莱镇—盐井街道—金元镇高易发区;回马镇高易发区。两个区域从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以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区内共发生地质灾害21处。
(二)重点防治乡镇(园区、街道)。依据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和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回马镇、象山镇、蓬莱镇、隆盛镇、金元镇以及盐井街道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镇(园区、街道),蓬莱镇、隆盛镇、盐井街道、大英经开区重点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校园地质灾害和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回马镇重点防止洪水诱发的地质灾害,象山镇、金元镇重点防范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三)重点防治阶段。县域中部郪江一带重点防治段、涪江河沿线一带重点防治段。主要路段有国道G247、G305,省道S101、S209、S401及快捷通道等公路。
(四)重点防范期。主汛期5—9月暴雨较多,是我县地质灾害防范的重要时期。
五、防治任务
(一)全力做好重点防范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做好主汛期地质灾害易发期、高发期的防范工作;加大隐患排查巡查力度,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对已在册的和新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监测体系,落实各级责任人、监测人,及时更新隐患台账,落实“两卡一表”发放及张贴,全面落实防治责任。
(二)全面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应急局、县气象局、县水利局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全面构建“三位一体”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和预警预报会商与预警联动机制,根据气象预警预报情况,及时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给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各级责任人和监测人。
(三)积极实施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避险搬迁工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合理制定年度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及避险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力度;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原则,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治理,确保隐患及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