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专项攻坚。深入开展“强安2023”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推动企业第一责任人履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五带头”,深入开展执法检查,以持证上岗、电气焊作业等为重点,严格打非治违,严查快处各类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严肃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溯源追究检查责任,坚决杜绝“宽松软”现象,确保惩到痛处、打到关键、警示各方。
(二)推动防灾减灾“三个强化”
1.强化预警信息传达。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关注应急局、气象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发出的灾害预警,做好分析研判、做到及时部署,各村(社区)书记、网格员要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火情和地质灾害发展变化,加强与毗邻地区、上下游的气象预报和暴雨、山洪等预警信息的互通共享和联合会商,落实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做到有预警就有响应、有行动、有反馈。同时落实森林火情接收核查和“零报告”制度,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聚焦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点、水库、在建工地营地、工矿企业等关键部位,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对灾害易发地段和人员聚居地全面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摸排整治。对灾害信息员进行逐一核实、更新人员台账,强化履职能力培训。加强极端暴雨天气下非重点监测区域、点位的风险排查,强化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应对,深入做好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情况下森林火灾防范应对。采取包保干部蹲点值守、加密巡查巡护频次、增设临时检查卡口等管控措施,全力排查和消除自然灾害及森林火灾隐患。加强应急救援和救灾物资管理及维护,确保物资够用、管用、可用,坚持力量、装备、指挥“三靠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科学救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强化科学避险转移。严格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坚决落实人员提前避险转移和预警期相关企业停产撤人等措施,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紧盯河道、沟口、水库等防汛重点部位,细化实化山洪易发区、工矿企业等高风险区域群众的安全转移方案,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脆弱群体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统筹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和安全管理工作。
(三)聚力应急备战“三个提升”
1.全面提升指挥调度质效。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要全面统筹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纳入镇安办统一指挥,健全完善指挥调度机制,增强调度弹性,优化减少指挥层级、压缩决策环节,全面梳理指挥关系和指挥流程,强化镇、村、专职消防队的协调联动,切实增强指挥调度质效。
2.全面提升应急备战水平。围绕大运会应急工作,全面梳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专项工作方案,对可能出现巨灾、多灾叠加的灾害事故风险,要按照正常状态、应急状态和极限状态分别补充完善修订应急预案,各村(社区)要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企业要结合本行业领域灾害事故特点,加强极端性灾害天气的风险识别,有针对性地设计演练项目、科目,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组织演练,以实际身份参演,熟悉预案和流程。强化力量统筹,做好应急救援力量编成、布局或增援等实施方案,备足备齐应急装备物资,合理布局、科学前置救援力量,做好统一调度,形成防救合力,确保遇有情况能第一时间反应,科学高效应对处置。
3.全面提升全员应急意识。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月”预热作用,落实“迎大运·保安全”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微信等通信手段,借鉴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和经验做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以及防燃气、防溺水等安全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活动,充分调动整合村社干部群众、志愿者、社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护林员等群体力量,共同抓好防灾宣传、巡检排查、临灾预警、避险转移等工作,打好防灾减灾人民战争。
三、时间安排
从即日起至8月8日,分四个阶段进行,各村(社区)和各企业要结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安全生产“迎大运·保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等相关阶段安排,统筹推进工作落实。
(一)自查自改阶段(即日起至7月13日)。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自查自改安全生产问题隐患;各村(社区)结合本区域实际,自查防汛、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隐患;认真建立问题隐患台账,做到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