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文件 政策文件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大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英县县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3-6 14:32|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85| 评论: 0|来自: 大英县

摘要: {"原始ID":"c9419c51dbf54fe15f57e540b3c45c31","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6日","发布者":"大英县","文件编号":"大府发〔2024〕3号","附件":[]}



 

 

大英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大英县县本级财政预算

管理办法通知

 

直各部门(单位)

《大英县县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县政府六届6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大英县人民政府        

202436日         


大英县县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加强县级财政预算管理,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四川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等文件精神,参照《四川省省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遂宁市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大英县县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和监督等。国务院及其财政部门、省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市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凡与县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以下统称县级各部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预算法定,围绕县委、县政府战略目标,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标准清晰、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第四条  县财政部门在县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县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组织县本级财政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公开;督促县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依法征缴预算收入;依法对县级各部门落实重大财税政策、预算管理、财务会计管理、预决算公开等进行监督;定期向县政府报送预算执行情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县级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决算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依法公开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决算;定期向县财政部门报送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对预算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以及财会监督、预算执行、资金安全、绩效结果负主体责任。

县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县本级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将预算收入缴入县本级国库或者财政专户,与县财政部门建立收入征管信息共享机制,按照县财政部门规定的期限报送有关预算收入征收情况。

第五条  县本级财政预算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构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确保主要财政政策相对稳定。

县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预测未来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主要经济指标和重大财政收支情况,研究确定财政收支政策,拟定中期财政规划,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中期财政规划按程序报批。

县级各部门应当根据职能职责和行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未来三年涉及财政的重大政策事项,并对支出计划优先顺序进行排序,经县财政部门综合平衡后,拟定部门三年支出规划。年度预算应当受中期财政规划的约束,其编制须在中期财政规划框架下进行。县级各部门的规划和行业规划中涉及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应当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

 

第二章  政府预算

第六条  政府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对依托政府性资源获取的各类收入实行统一编制、统一管理。

政府债务按照规定纳入预算管理。县财政部门依照省政府下达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出债务限额安排方案,按法定程序报批。

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年度收入情况和预算年度经济政策、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测算下一年度预算收入,并及时向县财政部门提供相关测算数据。

第七条  政府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根据国家和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厉行节约、公平高效。对所有政府支出应按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债务还本付息、财政体制上解、中省市县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其他需安排的项目的先后顺序予以安排,对必保刚性支出编制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并根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保障重点统筹安排。健全项目入库评审机制和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各项预算支出均以项目形式纳入项目库并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财政部门代编政府支出预算:

(一)已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总体规模,因政策标准或者实施主体不确定,暂不能精准编入县级各部门预算或者转移支付项目,需在执行中由县级各部门或者县财政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和政策规定统筹分配的预算事项。

(二)年初未确定使用方向,预留用于应对年度中增支需求的资金。

(三)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按照以收定支原则,在执行中根据收入情况相应安排支出的资金。

(四)县本级预备费。按照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五)由县本级财政安排的中省市在大英单位的预算事项。

(六)由县本级一次性预算单位承担项目实施责任的预算事项。

(七)其他按照规定应当代编预算的情形。

第八条  县本级预算草案按照以下规程编制:

(一)县财政部门于每年630日前部署编制下一年度县本级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

(二)县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按照县财政部门的要求预测下一年度预算收入征收情况。

(三)县级各部门提出部门预算支出需求、项目库编制情况及负责管理的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建议,报县财政部门汇总。

(四)县财政部门提出下一年度预算收入预计建议方案和预算支出预计建议方案,报县政府同意后下达县级各部门预算控制规模,县级各部门按照预算控制规模形成部门预算草案建议方案报县财政部门。

(五)县财政部门编制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草案、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按程序报县委、县政府审议;社保基金已实现市以上统筹,县本级不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六)县政府依法将县本级预算草案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第九条  县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

第十条  县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依规及时足额征缴收入,并按照规定的预算科目、级次、解缴方式和期限上缴国库或非税收入专户,不得违法多征、提前征收、先征后返或者减征、免征、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预算收入,不得擅自设立过渡户,不得违法违规制定与企业及其投资者(或管理者)缴纳税收或非税收入(含政府性基金收入)挂钩的财政支出优惠政策。

县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应当与县财政部门建立收入征管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征收数据信息实时动态共享。县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应当于每月前7日内,向县财政部门报送有关预算收入征收情况,并附文字说明材料。

第十一条  县本级预算支出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应当严格执行。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调整情形和动用预备费事项外,预算执行中的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在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预算单位或项目之间的变动均属于预算调剂。部门预算人员经费调剂,严格按照经费保障标准、范围测算办理;公用经费在年初预算限额内调剂管理;三公经费等特殊指标原则上不作调剂;项目经费在县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申请预算调减后,由县财政部门统筹安排新增支出。专项资金预算调剂按照县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在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制定新的增加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制定减少财政收入的政策和措施。县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按照政策规定和职能职责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在预算执行中不得申请追加应编未编项目经费。

县级领导拟提出支出政策和事项涉及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或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的,需安排牵头部门组织研究,再由牵头部门履行征求意见、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和相关决策程序。县级各部门代拟或者制定文件涉及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或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的,应当先征求县财政部门的意见,再申请并通过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否则不得将代拟文件上报或者自行出台。

除国家和省市另有规定外,不得规定有关预算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生产总值和支出占比等挂钩。

第十三条  县财政部门应当于每月前10个工作日内向县政府报告上月全县预算执行情况。

县级各部门应当按照县财政部门规定的期限和要求,报送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收支情况等报表和文字说明材料。

 

第三章  部门预算

第十四条  县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县级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分类规定支出标准,建立预算支出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县级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支出标准编制部门预算。

第十五条  县级各部门预算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县级各部门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镇、街道实行乡财县管体制,参照县级部门管理。

县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应当将取得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单位资金收入等所有收入纳入预算编制,未纳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列报决算。其中:财政拨款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是缴入财政专户、实行专项管理的教育收费收入;单位资金收入是指除财政拨款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收入,包括事业收入(不含教育收费)、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

部门预算支出根据中省市县相关政策、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县级各部门职能职责以及年度工作任务、项目储备情况、预算绩效等编制:

(一)人员、公用经费预算编制。人员经费预算按照政策标准和人员职级情况编制,公用经费预算按照定额标准编制。

(二)项目经费预算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根据部门职能职责和年度工作任务编制。严格按照无标准、不申报原则,依据支出标准测算编制项目预算。县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从项目库中选择已作为财政储备的预算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县财政部门。再以县财政部门报经县政府核定的控制数,按项目优先保障顺序修改完善部门预算草案。

(三)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县级各部门应当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严禁拆分项目规避政府采购。对预算有保障的政府采购项目,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可提前开展政府采购。

(四)资产预算编制。县级各部门应当根据资产配置标准,结合资产存量、绩效目标,编制新增资产配置预算。

(五)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按照四川省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编制,未编制预算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原则上不得实施。

(六)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县财政部门根据事业单位性质、近年收支状况等因素,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部门核定事业单位财务体制,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财务体制,统筹考虑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和单位资金收入,合理合规编制支出预算。县级各部门经县财政部门批准后,通过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等方式,统筹平衡所属事业单位间的经费保障,确保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第十六条  县级各部门应当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遵守财政制度,按照规定的收入收缴程序和支出拨付程序办理资金缴拨;合理安排支出进度,根据实际用款进度办理资金支付,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强化资金安全管理。公用经费、项目经费按照分别在限额内调剂管理、超支不补、结转结余按规定收回、跟踪问效、强化监督的原则管理。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12下一页

相关分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