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融媒体(王茜 杨博文 杨小丫)近年来,我县紧扣“三个为荣”工作目标,抢抓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以“互联网+智慧教育”为核心引擎,构建覆盖教、学、研等多个领域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请看报道)
走进大英中学历史地理专用教室,仿佛踏入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奇幻世界。3D 投影技术将原本平面的地图和地理景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以立体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学生们可以通过全息教学系统,就能看到文物的三维立体模型,还能对其细节进行放大观察,仿佛与历史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而 VR 设备更是将学生完全带入特定的历史场景或地理环境中。 【大英中学学生 姜晨:一走进这个教室就有一种古代上私塾的感觉,我认为这个课堂能让我们历史学习更加生动、充满乐趣,也能极大的激发我们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对历史探索的渴望。】 【大英中学老师 姚利君:全息教室不仅提升了学习的学习体验,也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这种沉浸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和互动,让学生的记忆留存率和知识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也为提供了学校“教、学、研、培、展”等多种应用场景需求。 【大英中学纪委书记 胡祚鑫:未来,我们将不断学习先进智慧教育理念、措施,研究适合学校的智慧教育措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转型、提升教学效率。】 以数字化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我县还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打造了编程机器人创客教室、天文科技教室等,并将计算机基础学习、无人机等融入信息技术课及综合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构建了一个集学习、探索、创造为一体的科技教育平台。 【蓬莱初级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刘欣:近年来,我校深入践行“融慧教育”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系统构建了“科学素养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技能锤炼”的育人体系。学校的机器人社团、无人机、创意编.程、电脑绘画等科创特色社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从基础的机器人组装、编程知识讲解,到复杂的项目实践和创意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机器人创客技能。在蓬莱初级中学编程机器人创客教室,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组装机器人、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完成行走、识别物体等各种任务。 【蓬莱初级中学学生 查文浩:在机器人社团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学习到了如何让机器人转弯等知识,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社交也得到了帮助。学校还带领我们获得了很多省级、市级的奖。】 在育英初级中学校智慧录播室内,老师和学生们正在开心地互动学习。录播室布局简洁大方,分为主播区、导播区和观摩区三个部分。主播区配备了高清摄像机,老师们在这里展现着教学风采,而高清摄像机精准地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瞬间。 该学校还设有校园电视台、数字书法教室等特色功能空间,让学生在虚实融合的场景中深度参与媒体创作与传统文化研习。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更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文化认同感,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育英初级中学校学生 杨依依:我们学校利用校园电视台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带我们遍览校园生活,丰富我们的学习。当然这些栏目都由我们来主持,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提高了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育英初级中学校副校长 高杰:我们将深化智慧平台应用,推动教研深层次发展。拓展录播系统应用场景,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库,持续培养教学新秀。打造校园电视台“融媒体矩阵”。升级智慧书画室为“美育创新工作坊”,开设数字书画选修课,探索智慧监控与体育教学融合,试点智能体测个性化训练系统,实现校园安全与体质管理“双优化”。 】 从全息课堂的时空穿越到机器人实验室的思维碰撞,大英教育正以数字化为支点,推动“三个为荣”战略的加速前进。目前,全县已实现智慧黑板全覆盖,建成常态录播教室、移动录播设备及精品录播系统,部分学校配备智慧校园系统、创客空间等数字化功能室。县教育局以数据中心及“智慧教育管理云平台”,支撑“三个课堂”应用推广,促进学校和学科的均衡发展,为全县智慧教学和学科融合新范式赋能。 【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建桦: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以现有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为基础,完善以服务教学为核心,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平台应用。同时,做好以人才为中心的管理和培训,促进教师学科融合,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全县教学质量,高效推动全县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阔步前行。】
来源: 大英县以数字化技术重构教育生态 跑出“三个为荣”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