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生命不止,健康不息。健康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健康大英》,我是主持人梓羽。 癌症,这个词总是让人心生恐惧。但您知道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 1/5 的人在一生中会罹患癌症,不过令人振奋的是,40% 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今天我们请到了大英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赵兴,为您揭秘科学防癌之道,一起守护健康 。 主持人:赵医生,您好! 医生: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癌症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医生:确实,癌症看似遥远,实则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像刚才提到的,全球大量人口面临患癌风险。但大家别过于担忧,因为大部分癌症风险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降低的。 主持人:那赵医生,接下来就请您给我们详细说一说防癌的好办法吧。 医生:首先是一级预防,也就是切断癌症的 “导火索”。癌症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70%-90% 的癌症风险可通过后天干预降低。 比如说戒烟,吸烟可是 “头号致癌物”,它导致全球 22% 的癌症死亡,像肺癌、喉癌、膀胱癌等都与之密切相关。而且,电子烟同样含有致癌物,不过大家要知道,戒烟永远不晚,戒烟 10 年后肺癌风险可下降 50%。 还有就是限酒,酒精是 1 类致癌物,建议每日酒精摄入应≤15 克,这大概相当于啤酒 450ml 或者红酒 150ml。饮酒过多就像是给癌症提供了 “催化剂”,会增加患癌风险。 在饮食方面呢,要多吃“彩虹色”蔬果:富含抗氧化剂,降低消化道癌风险。限制加工肉类和红肉:每天摄入红肉≤100克,少吃腊肉、火腿等加工食品。低盐防胃癌:每日盐摄入<5克,警惕酱油、酱料中的隐形盐。 其次,运动是最好的“防癌药”。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降低乳腺癌、肠癌风险20%-30%。避免久坐,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最后,体重管理也非常重要,别让脂肪成为癌症帮凶。BMI控制在18.5-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肥胖增加13种癌症风险,包括肝癌、子宫内膜癌等。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这些都属于一级预防,那除了这个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应该也很重要吧? 医生:非常重要。早期癌症治愈率可达 90%,但可惜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所以一定要牢记以下筛查建议:50 岁以上吸烟者,每年要做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肺癌;女性从 40 岁起,每年要进行乳腺超声加钼靶检查,高危人群要提前筛查乳腺癌;45 岁起,每 10 年做一次肠镜筛查结直肠癌;乙肝或肝硬化患者,每 6 个月要查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来筛查肝癌;有性生活的女性,要定期做 HPV 检测和 TCT 筛查宫颈癌。 主持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隐形威胁需要我们警惕呢? 医生:主要是病原体感染和环境致癌物。病原体感染方面,乙肝病毒会引发肝癌,所以要接种疫苗并定期复查;HPV 和宫颈癌相关,接种 HPV 疫苗和规范筛查很重要;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关,可以通过呼气试验检测,阳性者需要根治。环境致癌物也不少,像室内甲醛、室外 PM2.5,还有一些职业暴露,比如石棉、苯等,都需要重点防护。另外,厨房油烟也会增加肺癌风险,建议使用强效抽油烟机。 主持人:那除了一些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对防癌会产生影响吗? 医生:影响很大,好心态是免疫系统的“助推器”。长期压力、抑郁会抑制免疫功能,增加癌症风险。建议大家每天冥想 10 分钟,降低皮质醇水平,同时保持社交,培养兴趣爱好,如果感觉心理压力大,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主持人:在防癌方面,人们好像存在一些误区,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医生:好的。比如误区一,认为 “超级食物” 能防癌,其实单一食物无法抗癌,均衡饮食才是关键。误区二,觉得 “防癌保健品” 更安全,实际上过量补充 β - 胡萝卜素可能增加肺癌风险,所以服用保健品一定要遵医嘱。还有误区三,有人认为 “癌症晚期没必要预防”,但其实健康生活方式可改善预后,还能降低二次癌症风险。 主持人:好的,感谢赵医生的科普。防癌是一场需要终身坚守的健康修行,世上虽然没有包治百病的 “神药”,但只要从当下开始,戒烟限酒、科学膳食、规律运动、定期筛查,每一个微小改变都在为生命健康积累筹码。让我们以科学为盾,为健康筑牢防线:将防癌知识牢记于心,把健康习惯融入日常,用持续行动守护生命的每个阶段。希望大家都能在这场修行中,收获长久的安康与从容。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我是你们的朋友梓羽,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