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健康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健康大英》,我是主持人梓羽。 说到孩子的成长,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里,“身高”绝对能排进前三。不少家长总在纠结:孩子现在比同龄人矮半头,是正常现象还是需要干预?青春期前没长够,以后还有机会追上来吗? 为帮大家答疑解惑,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大英县人民医院儿科的主治医师何勇军,跟大家一起聊聊“孩子身高管理”的那些事儿。 主持人:何医生,您好! 医生: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何医生,最近好多家长在问:“孩子比同学矮半头,需要干预吗?”哪些孩子需要重点关注身高管理呢?有没有明显的信号可以参考? 医生:这个问题很关键!有六类孩子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身高管理:1. 长期矮小的: 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第10百分位(P10),或比同龄人矮半个头以上;2. 生长速度慢的: 3岁以下年增高<7cm,3岁-青春期前<5cm/年,青春期<6cm/年;3. 早产/低体重儿: 出生身长<47cm、体重不足,且未追赶上;4. 骨龄异常的: 骨龄超前或落后实际年龄2年以上;5. 父母矮但期望高的: 遗传潜力不足(父母身高P50以下),想突破遗传限制;6. 健康问题影响的: 反复生病、肥胖、性早熟(如8岁前乳房发育)、营养不良。 主持人:原来有这么多信号!那身高管理具体管的是什么呢? 医生:1. 营养均衡: - 关键营养素: 蛋白质(肉蛋奶)、钙(牛奶、绿叶菜)、维生素D(日晒、鱼肝油); - 避坑指南: 少吃高糖零食、反季水果,避免补品(蜂王浆等含性激素); - 辅食期重点: 6月龄后必须添加富铁辅食(肉泥、肝泥),防贫血影响发育。2. 科学运动: - 优选纵向运动: 跳绳、篮球、游泳等,每天40分钟; - 强度要足够: 心率加快、微出汗才有效刺激生长板。3. 睡眠保障: - 黄金时段: 晚10点-凌晨2点生长激素分泌达高峰,建议9点前入睡; - 睡眠时长: 小学生≥10小时,幼儿≥12小时。4. 定期监测: - 家庭记录: 每月同一时间测身高,画生长曲线; - 医院检查: 6岁起每年测骨龄,青春期每半年1次。 主持人:在孩子身高这件事上,家长们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想法,您能说说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吗?
医生:关于身高问题,家长们普遍存在以下五大误区:误区1:盲目等“晚长”晚长是少数!若孩子身高低于P3或年增速不达标,必须就医,别错过黄金期(骨龄<12岁)。误区2:父母高=孩子高遗传仅占70%,环境因素占30%。公式算遗传身高:男孩身高=(父身高+母身高+13)÷2±5cm女孩身高=(父身高+母身高-13)÷2±5cm 。误区3:吃保健品助长高增高药多含性激素,短期长高但骨龄提前闭合,最终身高更矮。误区4:变声/月经初潮后才干预这标志青春期尾声!男孩骨龄≈16岁、女孩≈14岁,仅剩5%长高空间。误区5:拉伸器、补钙能长高过量钙致便秘、骨骺早闭;拉伸器仅暂时拉关节间隙,无效且易伤身。 主持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误区,请问何医生,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助力孩子长高呢? 医生: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认为主要抓住 “天时+人和” 就可以了:首先,天时:春季是黄金季! - 3-5月平均月增高2.2cm,是秋季2倍!多户外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其次,人和:全家配合是关键! - 饮食示例: 早餐鸡蛋+牛奶+全麦面包;午餐牛肉+菠菜+米饭;晚餐鱼虾+豆腐+杂粮; - 情绪管理: 压力大抑制生长激素!少责骂,多鼓励; - 疾病预防: 过敏、积食及时治疗,避免慢性病消耗营养。 主持人: 我明白了,总结来说,就是要早监测、四维管理、避开误区!医生: 没错!家长可以记住一个口诀:生长曲线定期画,营养运动两手抓;睡眠情绪不落下,骨龄监测防偏差;若想突破遗传限,科学管理是良方! 主持人:好的,感谢何医生的科普。其实孩子的身高增长就像一场需要全家配合的“长跑”,早监测、科学管,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路上不留遗憾。如果您家也有正在长身体的宝贝,不妨从今天开始,试着画出孩子的生长曲线,做好营养、运动和睡眠管理。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我是你们的朋友梓羽,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