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融媒体(记者 谭芳)怎样让司法关怀跨越距离,真正抵达有需求群众身边?这是近年来法律援助工作的核心课题。带着这份对民生福祉的关注,记者近日走进大英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探寻这项民生工程的实践密码,感受其蕴含的温度。 刚步入中心接待大厅,眼前的场景便给出了直观答案。咨询台前,几位群众正围坐着与工作人员交流,有人手持劳务合同仔细询问细节,有人细细讲述自己的困境,工作人员一边耐心倾听诉求,一边快速记录关键信息,偶尔还会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法律流程,让略显严肃的法律咨询多了几分暖意。正是这样常态化的忙碌,折射出群众对法律援助的迫切需求,也自然引出了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服务优化中的探索与实践。 【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陈名:我们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原则,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除了传统的农民工、讨薪等领域,还将新就业群体、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群体纳入重点援助范畴。同时,降低援助门槛,对经济困难标准进行了调整,使更多低收入人群符合援助条件。此外,针对一些紧急情况,开通了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三优服务原则,实现快速受理、优先指派。】 政策的落地成效,最终要由群众的感受来检验。在法律援助中心的接待大厅里,刚结束咨询的市民漆小芳脸上带着释然,谈起这次经历,她难掩感激。 【市民漆小芳:我今天是来咨询劳务纠纷的,听说法律援助中心能免费咨询,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了。没想到律师特别耐心,不仅把复杂的法律问题讲得明明白白,还帮我梳理了解决办法。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帮助,真的特别感谢!】 同样收获满意服务的还有市民钟富军,他此前因纠纷陷入维权困境,曾担心专业法律帮助“价格高、流程繁”,但这次体验改变了他的看法。 【市民钟富军:真没想到,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得到专业的法律帮助,他们态度也很好。】 群众认可的背后,是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师肖漆明:作为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我们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这些年帮农民工讨薪、为困难家庭维权,其实不只是提供法律帮助,更是想让他们感受到公平的温度。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守在这里,让每个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从政策优化拓宽服务边界,到服务创新提升响应效率;从工作者的默默坚守,到有需求群众的切实受益——这些努力,正推动着法律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如今,县法律援助中心正以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的举措,为群众撑起一片坚实的法治晴空,让司法关怀真正走进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