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英县委六届十七次全会特别报道

搜索

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绝不只是专家的事 公众参与是创新活力的来源

大英新闻 发表于 2025-9-13 16:42:00|来自:四川遂宁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文 向宇/摄影

9月13日,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主题发言时表示,文明能塑造人、影响人、凝聚人。当下我们要借助文化遗产,汇聚不同文明的共识,打开人类走向未来的想象空间。

164233tgp42j4g4ehj46xe.png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

“文化遗产保护,重在为子孙后代留白,以保障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单霁翔表示,过去几十年间,中国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从他在文化部门工作的那一刻起,就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文化遗产不能仅仅躺在库房里、沉睡在展柜中,而应真正“活起来”。所以故宫让更多文物走出库房,变得更亲、可感、可传播;“数字敦煌”项目打破时空限制,满足了人们游览、欣赏、研究等需求。“现在的传统,源自于过去的创新;未来的传统,来源于当代的创新。因此,我们要通过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赓续文脉。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这样,文化遗产才能成长为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在中华大地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文化遗产保护绝不只是专家的事,“公众参与,是创新活力的来源。”单霁翔认为,只有鼓励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才能使更多人对中华文化有认知、有感情。而文化遗产广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遗产及其体现的中华文化才会活在当下,越来越有尊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单霁翔在长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一个国家,也属于整个人类。“这些年,我们不仅立足自身,保护文化根脉,还与多个国家开展联合考古、修复培训、文物交流展览。中国政府加入了几乎所有的关于文物保护的国际公约,同多国签署双边协议,共同打击盗窃、盗掘、走私文物,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力量。”而四川,也通过文物特展、学术交流、电影放映,以及共同发起文化传播项目等方式,在欧洲展开古蜀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对话,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这些对话合作增进了相互了解,不仅让世界看见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世界文明的美美与共。“文明能塑造人、影响人、凝聚人。我们要借助文化遗产,汇聚不同文明的共识,打开人类走向未来的想象空间。这不仅是中国的主张,更是全人类的期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 主题

    2633
  • 回复

    2632
  • 积分

    8294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