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凉山不只有邛海的明月与泸山的清风,更有足球赛事带来的激情与活力。10月2日晚,2025/2026四川城市足球联赛(川超)凉山赛区的战鼓在西昌擂响。 这场体育盛宴的精彩,远不止于绿茵场上的90分钟。它像一簇炽热的火把,点燃了整座城市的激情,并以“足球+”的创新模式,串联起多元业态,释放出超越体育本身的多元效益,为凉山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凉山民族体育场外的“川超农文商市集”人流如织。 市集搭台: 足球场边的“魅力凉山博览会” 比赛日傍晚,当夕阳的余晖还未完全褪去,凉山民族体育场已提前“沸腾”。场内,聚光灯下,凉山与眉山两队的球员每一次奋力抢断、每一次精妙配合,都引发看台上震天呐喊声。 目光转向场外,另一番热闹景象同样引人注目。 距离比赛开场还有3个多小时,凉山民族体育场外的“川超农文商市集”已人流如织。100多个精心布置的展位,涵盖特色美食、当季农特产品、快消服务、文旅展示四大业态,吸引众多游客和球迷前来了解、选购。空气中弥漫着烧烤的香气、水果的甜香,让人垂涎欲滴。琳琅满目的彝族漆器、刺绣等文创产品,展示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西昌市语霖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欢热情地向过往群众推介着自家的产品:“我们是凉山本土企业,今天给大家带了手撕牛肉、风干牛肉、风干猪肉、香肠、腊肉、火腿,就是想让游客品尝到正宗的大凉山特色农产品。” 西昌市文广旅局工作人员孟爽介绍,为营造浓郁赛事氛围,主办方不仅设置了特色市集展位,还在广场四周摆放了40面刀旗和主题打卡墙,将迎宾、体验、互动、观赛无缝串联,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沉浸式感受到凉山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文化盛宴。”孟爽说。 体育场周边的集市热闹非凡,出租车司机忙得不亦乐乎,烧烤摊上炊烟袅袅升起,街头巷尾谈论的都是这场激动人心的足球赛事。体育,成为凝聚人气的“磁石”和展示城市的“窗口”。赛事不仅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成为撬动经济发展、激发城市活力的有力杠杆。 “票根”魔力: 一张球票背后的消费新场景 如果说市集是静态的展示,那么凉山创新推出的“票根清单”服务,则让一张小小的球票,拥有了在整个城市畅行的魔力。 赛事期间,凉山围绕“吃在凉山、住在凉山、购在凉山”主题,联动全州餐饮、住宿、零售、文创等行业150余家商户,构建起“赛事+商圈+文旅”的融合消费新场景。球迷手中的球票,不仅是一次观赛的凭证,更是享受一系列消费优惠的“通行证”。 朗燊花季酒店前台经理李新露告诉记者:“观看川超比赛的球迷入驻酒店可以凭门票享受优惠,节日期间,我们酒店的入住率相对平时上涨了两成左右。 “来店里消费的顾客基本上都是看完球的球迷,生意比平时翻了一番。”比赛当晚,冕宁小金烧烤的老板张荣秀忙得脚不沾地:“我们会延长打烊时间,保证让外地游客吃到最新鲜的凉山味道。” 从云南大理远道而来的球迷曹帅兴奋地分享了他的行程:“这次来到凉山,感受到了凉山人民的热情,也感受到了主办方的用心。我们不仅在赛场周边免费品尝到了特色饮品‘凉山雪’,还凭票优惠游邛海、吃烧烤,体验感非常好。” 数据显示,比赛当日,参与票根活动的商家销售额较平日平均增长8%以上。一张小小的票根,成功地将体育场馆内密集的人气,引导至城市更广阔的消费空间,实现了从“一场比赛”到“全城消费”的华丽转身。 赛事的辐射效应,扩展到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从特色餐饮到酒店住宿,从农特产品销售到文旅景点观光,整条消费链都被有效激活。 (文/图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江滢 王泽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