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融媒体(记者 王茜)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人才为要。近年来,大英县锚定“新农人”培育这一关键,从队伍建设、能力提升到政策保障、典型带动,层层发力、步步推进。如今,我县更探索形成一条“精准引才、靶向育才、用心留才”的“大英路径”,让人才红利源源不断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秋收时节,四五水库碧波荡漾,两岸青山绵延。玉峰镇生态圈养鱼示范基地内,技术总监张奇带领技术人员,正在监测水温、氧饱和度等技术指标。监测发现,各项指标良好,鱼儿长势喜人:只见192个养殖桶沿着水库岸线排开,100万尾鲈鱼在圈养桶中自在游弋,不时跃出水面。张奇告诉记者,别小看这20亩,产量可比传统养殖翻了好几倍:若按传统池塘养鱼模式,20亩年产量仅2万公斤,而依托眼前的WRAS水库循环设施养殖系统,年产量足足是传统模式的25倍。 这套让产量“跳级”的系统,正是西南地区首套水库循环水养殖系统 —— 作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研究生,张奇从本科起就深耕这套系统的研发。2024 年 10 月,他带着技术来到大英,成了一名扎根乡村的 “新农人”,也成了大英 “产业引才” 的生动缩影。当初选择来这儿,就是看中大英对农业人才的重视,不仅给平台,更给保障。而这样的 “重视”,则藏在大英一套套实打实的政策里。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公务员局局长 刘勇:在引才方面,我们聚焦全县2+4重点农业产业打向招引农业高层次人才56名,发布产业项目机会清单31个,吸引120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在育才方面,我们按照一产一课的模式分层分类开展主题培训8期,覆盖400余人次,我们建立了新农人致富带头人、村党组织负责人培育体系,29名新农人成长为村党组织负责人。在留才方面,我们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系机制,帮助新农人解决急难筹判问题22个,出台支持新农人发展25条措施,制定保险社保新农贷等一揽子新政策,为新农人后置发展沃土。】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大英实施“新农人”专项培训计划,聚焦粮油、柑橘、柠檬等特色产业,按“一产一课”模式,分层分类开展“电商班”“药香班”等主题培训8期、覆盖400余人次。选派23名专家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培训42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2个,培育基层农技人员50余人。建立“新农人—致富带头人—村党组织负责人”培育体系,29名新农人成长为村党组织负责人。 留才的“温度”,张奇感受得真切。就在前不久,县委组织部在玉峰镇指石河村组织开展“大英县‘新农人’政策宣传”下乡活动,“政策解读+案例说明+提问交流”的形式让大家听得入神。轮到提问时,张奇终于说出了心里的顾虑:申请评审职称一直没找到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话音刚落,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就记下了问题,庚即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并落实专员负责联系服务。为此,来这里扎根,张奇心里特别踏实。 【技术总监 张奇:来到这边之后,我也感受到了我们政府对我们这种人才的关怀,然后在我们生活上、工作上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指导。比如说给我们提供了人才公寓,也给我们申请了人才医疗、人才疗养。】 这份“踏实”,源于大英为新农人筑起的“保障网”,让人才只管安心干事。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公务员局局长 刘勇:下一步,大英县将坚持需求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培育模式,健全发展支撑,全面建强能够托起农业发展农村引领农民的新农民队伍,进一步鼓励引导信用人,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以市场化开发利用,品牌化打造运营等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夕阳下,四五水库的波光映着养殖基地的忙碌身影,张奇和技术人员还在检查设备。这群 “新农人” 用知识和技术,在大英的田野上播下希望,也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沃野间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