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生命不止,健康不息。健康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健康大英》,我是主持人梓羽。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房间里安安静静,耳边却总缠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嗡嗡声’或‘蝉鸣声’?有人说这是耳朵在“抗议”,更有人被这声音搅得辗转难眠,连好好休息都成了奢望。 大英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张文强,带着我们一起揭开“耳鸣”的神秘面纱,搞清楚这烦人的声音到底从哪来、该怎么应对。 主持人:张医生,您好! 医生: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张医生,请问耳鸣是一种疾病吗? 医生:耳鸣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听觉系统出现问题的信号。
主持人:那这个耳鸣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医生:听觉通路某环节,如内耳毛细胞受损后,大脑接收不到预期信号,于是开始自我补偿,自行产生声音信号来填补“寂静”,所以耳鸣是大脑在“自言自语”,是神经系统活动的表现。 主持人:有哪些原因会触发耳鸣呢? 医生:触发“虚假警报”的常见原因包括: 噪声损伤:长期暴露于嘈杂环境或短期强噪声冲击,损伤内耳毛细胞。 年龄因素:听觉器官自然老化(老年性聋)常伴耳鸣。 健康与药物:某些疾病(如中耳炎、心血管问题)或药物副作用可能引发耳鸣。 心理情绪:压力、焦虑、疲劳会显著放大耳鸣,甚至直接触发它。 主持人:如果我们出现耳鸣的症状,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医生:我们的目标不是消除耳鸣,而是消除耳鸣带来的烦恼。以下是有效方法: 1. 丰富“声音食谱” 绝对安静是耳鸣的“最佳舞台”。可引入柔和、中性的背景音,如白噪音、自然声(雨声、溪流)或风扇声,以降低耳鸣的突兀感。 2. 转移注意力,重塑大脑焦点 投入爱好:沉浸于阅读、运动、手工等,转移注意力。 正念冥想:学习不带评判地观察耳鸣:“我听到了,但它只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无需抗拒。”接纳能减少情绪负面反应。 3. 寻求专业帮助 先看医生:耳鼻喉科检查排除器质性问题。 听力师:伴听力下降者可试戴助听器,放大环境声以抑制耳鸣。 认知行为疗法(CBT):改变对耳鸣的负面认知(如“它会让我疯掉”),减少焦虑。 声音疗法:在专业指导下用定制声音训练大脑习惯耳鸣。 4. 健康生活方式 管理压力,保证睡眠,练习放松。 避免过量咖啡因酒精,保持规律运动。 在嘈杂环境中保护听力,佩戴耳塞。 主持人:好的,感谢张医生的科普。希望听完今天的内容,大家能彻底放下对耳鸣的焦虑——它从不是甩不掉的“耳边麻烦”,而是身体在悄悄提醒我们“该关注听觉健康”的信号。只要找对方法、科学应对,完全能和它慢慢和解。 最后也要再提醒大家: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或是耳朵有任何不适感,千万别拖着,及时就医检查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我是你们的朋友梓羽,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