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搜索

对话陆遥:一趟2000公里的拍摄之旅,变成一场20吨石料的修复行动

大英新闻 发表于 2025-10-23 15:40:41|来自:四川遂宁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曾业

这是一个27岁的贵州青年,从四川成都到新疆哈密,用20吨石头,在戈壁上写下的最真诚的回答。

作为易车成都工作室的编导,陆遥和他的“略靠谱旅社”团队,在卫星地图上发现,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一片戈壁上有巨大的“为人民服务”标语。故事的开端,便源于一个内容创作者的职业敏感——最初,他们只是想探寻这些大地艺术背后的航空军事史。

fakename.png

“我老板和视频里的恒哥知道这些字是航标,但不清楚背后的故事。”他们的第一期视频,本意是讲述从歼-5到歼-20的中国空军腾飞之路。

然而,当无人机升空,传回高清画面时,陆遥的心被揪紧了。

原本应该笔画清晰、气势恢宏的标语,因石块缺失和人为破坏,“像一道伤疤”。这种视觉冲击,瞬间穿透了屏幕。

“我是党员,也是军属。”陆遥的身份,让他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怀有远超常人的情感重量。在现场,那种“心痛”转化为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感。

“任何人看到都会有修复它的冲动,”他坦诚地说,“只是我比较幸运,有公司(易车)的支持,才真的把这件事做成了。”

决心易下,征途艰难。

陆遥选择了一条最“笨”的路:他独自一人,开着自己那辆经过改装、最高时速只有80公里的小货车,从成都驶向哈密,执行修复计划。

总耗时9天的修复,是体力的巨大消耗,更是意志的锤炼。当最后一块石头被稳稳地填入“为人民服务”的笔画中,陆遥的心中却无半点轻松。直到返回成都后,收到卫星传回的清晰图像,确认大字已从太空视角恢复庄严,他悬了五天的心才终于落地。

fakename.png

陆遥正在修复戈壁滩的伤疤。

当人民空军的官方账号向他致谢,写下“人民空军为人民,人民空军人民爱”时,陆遥感觉“像做梦一样”。“这是一种深沉、双向的情感奔赴。”陆遥说,通过修复航标来拥戴人民军队,而人民的军队也珍视着这份来自人民的爱戴。

这次修复行动,同时在网络上引发海啸般的互动和关注。

“有点措手不及,采访太多,我差不多一个多星期没正常工作了。”流量带来了巨大关注,让“为人民服务”大字背后的历史被广泛传播,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

面对网友“为何一定要做”的灵魂拷问,以及为何从汽车题材转向公益题材的疑问,陆遥的回答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清醒。

“这是我作为一个编导,应该去做的一件事情。”在他看来,这并非一时兴起的偶然。他所在的“略靠谱旅社”,此前推出了“凉山慢火车”“大凉山护林员”“帮援藏医生购车”等内容,其内核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想做有深度的东西”,他坦言,不愿做简单打卡、缺乏营养的内容。传媒,在他眼中是“能以最低成本影响到最多人的方式”。因此,传递那些“鲜为人知、有温度的故事”,挖掘事件背后的人文精神,就是他作为内容创作者“该做的事”。

对 话 陆 遥

封面新闻:您是怎么想到要修复那些受损大字的?

陆遥:其实挺偶然的。我是贵州铜仁人,在易车成都工作室工作。最初,只是去拍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航标大字背后的故事——从歼-5到歼-20的中国空军发展历程。当时“恒哥”在哈密休假,刚好能帮我当制片老师。但当无人机升空后,我们发现大字上有明显的“伤疤”,像是被车辆碾压过的痕迹,非常痛心。那一刻,我们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来都来了,为什么不把它修复好呢?

“略靠谱旅社”只是账号名字,不是真的旅行社,主要做公益类内容。我们原属“易车为所欲为”账号,后来分设了“略靠谱旅社”这个单独板块——我的想法得到了易车公司的支持,他们提供了资金,于是,第二期视频的计划,就从“讲述故事”变成了“修复行动”。

fakename.png

五人一起装卸石头。

封面新闻:听说您是一个人开着小货车从成都去哈密的?

陆遥:是的。我一个人开着我的“老伙计”——那辆“手搓”的小货车,从成都出发到哈密,全程2000多公里。正常情况下三天就能到,但我开了整整七天。一方面是因为这辆车最高时速只有80公里,为了安全我开得更慢;另一方面,途中经历了爆胎和发动机拉缸,耽误了好几天。这辆车陪我走过很多地方,我对它很有感情。这次在戈壁上拉完石头后,由于负重太大,车况已大不如前了。

fakename.png

陆遥去探访现场的路上。

封面新闻:整个修复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陆遥:找石头。这是我们最初完全没有预料到的难题。一开始,我们预估的工程量没那么大,以为一两车石头就够了,觉得是随手能做的事,就没跟当地部门打招呼。后来才发现工程量很大,有点“越玩越大”的感觉。颓丧过,甚至绝望过。好在,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最终坚持下来了。“恒哥”和他的朋友们帮了不少忙。

fakename.png

陆遥和“恒哥”一起寻找合适的石头。

我们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不想因为修复而造成新的破坏。为此我们做了详细的田野调查,试验了多种当地石料,但都不符合要求。那几天真的很绝望——人生地不熟,跑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合适的石材。就在快要放弃的时候,我们终于在距离大字100多公里的城南找到了合适的石料,总共买了20吨,花了4000元,找货车拉石头去现场,运费花了1500元。

fakename.png

陆遥尝试用附近的原石修复。

封面新闻:为什么需要分27趟来回转运石料?

陆遥:为了保护戈壁脆弱的生态。我们特意把满载石料的大货车停在距离修复地点3公里外的地方,然后用小货车一点点地转运,像蚂蚁搬家一样。戈壁表面的黑色砾石层只有薄薄一层,下面是很厚的碱土,这种地貌需要上百年才能形成。一旦被重型车辆碾压,痕迹几乎无法消除。有人建议“把压进去的石头抠出来就行了”,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宁愿自己多跑几趟,也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fakename.png

货车将石材卸在几公里外。

封面新闻:修复完成后的那一刻,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陆遥:如释重负,又无比激动。我9月23号回到成都,但因为天气原因,一直等到28号才收到卫星图像。那五天我过得特别煎熬,不断担心修复效果是否达标。当最终看到卫星传回的图像,清晰地显示“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已经完整复原时,我心里的石头才真正落地。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fakename.png

完成修复工作后,陆遥为自己和朋友们点赞。

目前,哈密政府已经跟我联系过了,提出要承担修复费用,但具体细节由公司党委与政府沟通。后续,我们肯定会再去哈密一趟,处理修复工作的后续事宜,为此次修复行动画一个句号,之后再开展其他选题的拍摄工作。

fakename.png

五人在修复现场小憩。

封面新闻:您之前也做过其他工作,为什么现在爱上了做自媒体?

陆遥:我大学学的是税务专业,之前在财务领域工作。但内心始终有个声音告诉我,应该去做一些更有温度、更有意义的事情。转行做内容创作后,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发掘那些“鲜为人知的好故事”。从凉山的慢火车,到大凉山的护林员,再到帮援藏医生购车,这些内容可能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它们传递的价值观念和正能量,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作为自媒体人,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去记录和传播这些温暖的故事。

封面新闻:基于这次经历,您觉得户外探险和网络打卡行为,需要建立的公德心“边界”是什么?

陆遥:核心就是不去破坏,遵纪守法。比如大字被破坏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没违法,我们只能从道德上谴责,但它带来的坏影响很大。还有,像游客开车压北方的草原,这种行为很不文明,也会对草原造成很大损害。有些人是刻意破坏,素质低;有些人是不知情,比如南方人去北方,以为草坪可以开车压,却不知道草地要几十年才能长成。这种意识薄弱的情况需要改变,我也希望我的节目能让大家更重视文明旅游、文明打卡。

封面新闻:这次特殊的经历给您带来了什么改变?

陆遥:这件事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我们不追求短期的流量热点,而是希望做有深度、有温度的内容。就像修复大字一样,过程可能很辛苦,结果也可能不完美,但只要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文物保护、对文明出行的重视,那就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选题很随机,范围广,做某件事之前没有长远规划,很多都是临时决定就去做,长远目标是分享鲜为人知、有温度的故事。所以,我现在最大的期望是,尽快恢复到之前的创作状态,给大家带来更多有温度、鲜为人知的好故事。

本文由封面新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授权合作请联系:mp@thecover.cn

编辑 : 刘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 主题

    3007
  • 回复

    3006
  • 积分

    9480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