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21个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高达87.6亿元,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成都)—慕尼黑产业合作与对接洽谈会上,来自中德两国政府、企业和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以一场跨越山海的产业对话,共同书写“成都造・全球销”的新篇章。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不仅是成都今年在欧洲举办的最高规格产业洽谈对接活动,更是一场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蓉欧产业深度交流。同时,除主会场洽谈外,成都企业团还同步在德国、法国举办了10场“成都造・全球销”专项活动,形成“1场主会场+2场专题座谈+7场企业考察”的立体化布局。
▲活动现场 这场会议是如何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商务洽谈,成为成都打开欧洲高端市场、展现制造业“硬实力”的重要窗口?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从产业匹配、链主引领、长效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解答。 精准匹配: 奏响产业供需“协奏曲” 政府搭好了合作的“舞台”,企业如何才能唱好“主角戏”?答案在于“精准”。据了解,此次活动并非“大水漫灌”式的盲目交流,而是紧扣“成都所能”与“欧洲所需”,在产业供需之间架设精准对接的桥梁。
▲现场签约 “细看签约项目,每一个都是精准匹配的典范。”据介绍,在能源领域,德国正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对绿色能源需求迫切,成都的通威光伏、特隆美储能等企业迅速抓住机遇,精准切入德国对绿色能源的迫切需求,成功锁定合作;在高端制造领域,欧洲拥有完善的高端供应链体系,巴莫科技凭借领先的高镍正极材料技术成功进入宝马供应链,沃飞长空则拿下德国特赛公司eVTOL飞控系统订单,实现“成都造”在欧洲高端供应链的突破。
▲活动现场 在破解产业人才发展瓶颈的进程中,成都制造业正面临技能人才短缺的挑战。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全球知名,为此,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签约引进了“欧洲三级数控技术人才培训”项目,精准对接德国职业教育优势与成都本地人才需求,为成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储备坚实的技能力量。 “成都是一座蓬勃发展的城市,我们将加强与成都在智能制造、数字领域的合作。”奥地利国际教育促进会总裁安托万・奥夫纳的评价,道出了欧洲机构对成都产业潜力的认可。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需求导向”实现的精准匹配,确保了合作务实高效,促使签约顺利达成。 链主引领: 构建协同出海“舰队模式” 在此次成都赴欧产业对接活动中,“链主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舰队模式”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据介绍,通威集团作为全球光伏龙头,不仅在活动中斩获大额订单,更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产业链上的特隆美储能共同进入欧洲分布式能源市场,使中小企业得以借助链主企业的资源与渠道,快速打开欧洲市场;成都国贸集团与沃尔图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核心目标之一便是搭建“成都造”欧洲分销网络,帮助全友家私、光良酿酒等中小企业降低超50%的渠道开拓成本。
▲“成都造”产品现场展出 “这种‘以大带小’的抱团模式,既提升了成都企业整体竞争力,也满足了欧洲伙伴对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期待。”成都光良酒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在他看来,对中小企业而言,链主引领不仅降低了出海成本,还提供了合规指导与市场背书,使他们在欧洲市场的合作中更有底气。而对链主企业来说,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出海也有助于完善自身产业链布局,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灵活性,实现“1+1>2”的双赢。 “舰队模式”的成效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中充分显现。在先进能源领域,通威光伏、巴莫科技、特隆美储能形成“光伏-电池材料-储能”全链条合作;在装备制造领域,成都长城开发与杜卡迪能源签订了智能仪表合同;在生物医药领域,四川协力制药与迈达斯制药达成原料药合作……一条条完整产业链在协同出海中不断完善,成为“成都造”征战全球市场的坚实根基。 长效布局: 夯实蓉欧合作“硬根基” 一场成功的产业对接活动,不止于项目签约,更需着眼长远,为后续合作搭建长效平台。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已制定一系列长效举措,持续深化与欧洲的产业合作。
▲“成都造”产品现场展出 据介绍,在平台建设方面,成都计划设立慕尼黑产业合作联络点,作为蓉欧产业合作的“前沿阵地”,及时对接欧洲市场需求与产业资源;同时升级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推动建立“产业合作友好城市”关系,为中小企业对接欧洲市场搭建更完善平台;在项目落地方面,成都将紧盯此次签约的21个项目,建立专班机制,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此外,在服务保障方面,成都将构建全链条涉外服务体系,破解企业出海痛点;在企业培育方面,成都将着力培育国际化企业梯队,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对接、人才培养等举措,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成都造”品牌。 从“火锅之城”到“啤酒之都”,这场跨越山海的产业对话,不仅见证了“成都造·全球销”的强大实力,更开启了蓉欧产业合作的全新篇章。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一系列长效举措的落地,成都与欧洲的产业合作将不断深化,“成都造”将在全球市场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中德乃至中欧经贸合作注入更多“成都力量”。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图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 编辑 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