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以健康之体魄,助中华之复兴;以健康之承诺,建大英之大美。健康大英,我们在行动!
主播:健康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健康大英》,我是主持人梓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各种慢性病也随之发生,俗称“富贵病”的糖尿病在我国也由少见变成了常见。作为常见的慢性病种之一,糖尿病也逐渐在大众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那么今天我们请到了大英县人民医院内分泌主治医师周勇,给大家科普一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周医生,您好! 医生: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播:我们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但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您给我们大家详细讲一下吧。 医生: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的血糖升高的代谢性疾病。简单来说,我们摄入的食物在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而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帮助细胞打开大门,让葡萄糖进入细胞提供能量。当胰岛素出现问题时,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主播: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患上了糖尿病,但不是我们熟知的那种糖尿病,周医生我想请问一下,糖尿病分很多种吗?具体有哪些类型呢? 医生:糖尿病大致分为四类,有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主播:那这些糖尿病类型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 医生:1型糖尿病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此类患者的胰岛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攻击或其他原因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终生注射胰岛素。 2 型糖尿最为常见,约占糖尿病患者的 90%以上。通常与遗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相关。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存在胰岛素抵抗,即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但是在长期高糖负荷,会导致胰岛功能衰退,从而胰岛素分泌不足,该类患者也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降血糖。 特殊类型糖尿病:由特定的遗传因素、疾病或药物等引起,相对较为少见。 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高血糖,一般在产后可恢复正常,但这类孕妇未来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主播:糖尿病早期都有些什么症状呢?我们要如何来判断? 医生:常见的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多饮是由于血糖升高,导致尿量增多,身体水分丢失,从而引起口渴多饮。多食是因为细胞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大脑会发出饥饿信号,促使患者进食更多。多尿则是血糖超过肾糖阈,导致大量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引起尿量增多。体重下降是尽管食量增加,但由于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减轻。 然而,很多患者可能没有上述典型症状,只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因此,定期体检、关注血糖变化至关重要。 主播:那我们检测的血糖具体在什么范围我们会被诊断为糖尿病? 医生:空腹血糖:至少 8 小时未进食后的血糖水平,正常范围一般为 3.9 - 6.1mmol/L,≥7.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 2 小时血糖: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的血糖水平,正常范围一般<7.8mmol/L,≥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随机血糖:任意时间测量的血糖,≥11.1mmol/L,同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主播:糖尿病都有哪些危害呢? 医生:长期高血糖会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多种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肾脏病变:可能导致蛋白尿、肾功能衰竭,最终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眼部病变:如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神经病变:引起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 足部病变:如足部溃疡、感染,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主播:那么以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什么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呢? 医生: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目前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血糖和并发症,就要做到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 饮食方面要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多吃蔬菜、全谷物、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饮食。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运动 150 分钟。 定期测量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SGLT-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主播:虽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但通过一些措施还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那周医生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 医生: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 合理饮食:均衡膳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 主持人:好的,感谢周医生的科普,在节目的最后,我们也呼吁糖尿病患者都能够及时就医,早日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使我们的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我是你们的朋友梓羽,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