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文件 政策文件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大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英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大英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通知

2023-1-4 16:28|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496| 评论: 0|来自: 大英县政府办公室

摘要: {"原始ID":"dd1543a3491c419aa55b6612612cb8c9","发布时间":"2022年12月30日","发布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编号":"大府发〔2022〕18号","附件":[]}

15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加强家园、家校协作,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鼓励支持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家庭教育宣传、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的统揽作用,建好用好县级家长学校,指导学校、社区积极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基地建设,着力建设一批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示范家长学校创建评选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科协、关工委等组织的育人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  

儿童与福利  

1.主要目标  

1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  

2面向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儿童公共服务需求得到公平满足。  

3巩固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保障儿童基本医疗权益。  

4构建从婴儿期到学龄期儿童连续完整的营养改善项目支持体系。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  

5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托育机构和托位数量持续增加。  

6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生存、发展和安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7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流动儿童服务机制更加健全。  

8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涉毒未成年人以及涉毒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关爱保护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9城乡社区儿童之家覆盖率进一步巩固提高,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10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五位一体的基层儿童保护机制有效运行。县级以上政府开通并有效运行全国统一的儿童保护热线。  

11基层儿童福利工作阵地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现全覆盖;每个街道和镇配备1名儿童督导员,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儿童主任并提高服务能力。  

12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为儿童服务,儿童社会组织和儿童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明显壮大。  

2.策略措施  

1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和救助制度体系。积极落实儿童福利法规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困境儿童福利分类保障制度,加大困境儿童保障力度。增加儿童福利项目,提升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将儿童福利支出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低保、特困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儿童生活质量。  

2提高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水平,将儿童教育、医疗卫生、福利保障事项优先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完善面向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向农村地区及特殊儿童群体倾斜。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全面落实儿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游览参观票价优惠政策,推进采取年龄标准优先、身高标准补充的儿童票价优待政策。保障二孩、三孩和多胞胎家庭儿童依法依规享有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以儿童个体为单位向以家庭为单位转变。  

3做好儿童医疗保障工作。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加强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宣传,巩固提高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严格落实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政策,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儿童重大疾病治疗药物及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建立儿童医疗服务价格定期调整机制。做好低收入家庭儿童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做好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患儿医疗救助。加强对儿童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并推广适宜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大病和意外伤害险产品,统筹调动慈善医疗救助力量,支持医疗互助有序发展,合力降低患儿家庭费用负担。积极探索实施儿童住院医疗、门诊特殊疾病治疗报销起付线按年度累计制,降低起付线标准。  

4推进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膳食费用分摊及补助机制。加强35岁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工作,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构建从婴儿期到学龄期儿童连续完整的营养改善项目支持体系。  

5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编制托育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强化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扩大托育服务供给。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划建设一批承担指导功能的综合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开展普惠型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提供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健全支持婴幼儿早期发展和照护服务的政策体系,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与早期发展的支持和服务,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  

6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明确保障对象,规范认定流程,合理确定保障标准,与国家相关社会福利标准相衔接,逐步缩小社会散居孤儿和机构养育孤儿的供养标准差距。畅通亲属抚养、家庭寄养、机构养育和依法收养孤儿等安置渠道。落实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监护责任。严格执行儿童收养相关法律法规,引导鼓励爱心家庭收养病残儿童。健全收养评估制度,建立收养状况回访监督制度,加强收养登记信息化建设,推动收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7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完善儿童残疾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工作机制,建立残疾报告和信息共享制度。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应救尽救,为有需求的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手术、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社会支持服务等等康复服务,促进康复辅助器具提质升级。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标准,增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能力,规范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管理。支持儿童福利机构面向社会残疾儿童开展替代照料、养育教育辅导、康复训练等服务。  

8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加强街面流浪儿童救助管理,落实流浪儿童街面巡查和转介处置职责,依法依规为流浪儿童提供生活照料、身份查询、接送返回等服务。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机制,落实流浪儿童相关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等政策,教育督促流浪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履行抚养义务。依法严厉打击遗弃、虐待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  

9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加强留守儿童动态信息管理和档案建设,为留守儿童精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提高监护能力。强化县、镇政府属地责任,落实关爱帮扶政策措施。常态化开展寒暑假特别关爱行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以及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行为和安全自护的指导服务,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慈善项目。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务工人员加强与留守未成年子女的联系沟通提供支持。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现象。  

10完善流动儿童服务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推进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流动儿童平等享有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健全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儿童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及其家庭融入社区。  

11提高儿童之家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健全政府主导,部门统筹,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儿童之家的工作格局,巩固提高儿童之家建设覆盖率。完善儿童之家建设标准、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发挥社区儿童主任和妇联执委作用,提升管理和使用效能。将儿童之家纳入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统筹管理,儿童之家运维经费纳入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儿童之家正常运转。保证儿童之家服务时长,拓展服务内容,确保服务安全,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入符合资格条件的相关社会组织为儿童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充分发挥儿童之家在基层社会治理和儿童保护中的作用。  

12建立健全基层儿童保护机制。完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儿童保护机制。督促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医疗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村民委员会等主体强化主动报告意识,履行困境儿童和受暴力伤害儿童的强制报告义务。充分利用全国统一的儿童保护热线,及时受理、转介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探索完善接收、评估、处置、帮扶等一体化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协作程序,形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  

13做好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爱服务工作。完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服务体系,依托村社区儿童关爱保护阵地、基层儿童服务网络、县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等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关爱保护服务,保障其生存、健康、安全和教育发展等权益,并公平地获得相关社会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范围,按相关标准给予救助。做好涉毒未成年人的青春期教育、心理关爱、心理与行为矫治等工作,推动建立政府、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教育帮扶机制,积极推进社区康复和社会康复体系与机制的建立。做好涉毒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关爱保护,建立社区支持体系,改善生活环境。  

14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服务能力。推进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为临时监护情形下的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等提供关爱保护服务。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基层儿童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推进各地妇联专干、儿童主任一肩挑工作,建立儿童主任津补贴制度。  

15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保护和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重点推介、孵化扶持等方式,积极培育发展为儿童服务的专业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儿童保护与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积极引导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面向城乡社区、家庭和学校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加强儿童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技能水平。引导社会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扶持本地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  

儿童与家庭  

1.主要目标  

1发挥家庭立德树人第一所学校作用,遵循家庭教育规律及原则,培养儿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  

2尊重儿童主体地位,保障儿童平等参与自身和家庭事务的权利,提高儿童参与意识与能力。  

3加强家庭监护责任和家庭教育责任落实的指导支持。教育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落实抚养、教育、保护责任,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掌握运用科学育儿方法。  

4培养儿童成为好家风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5倡导亲子陪伴,增强亲子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6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指导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协同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农村社区或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立完善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服务站点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  

7支持家庭生育养育的地方配套政策体系不断建立完善。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相关分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