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走进大英历史人文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订阅

历史人文

周岸登
周岸登(1872-1942),字道援,号癸叔、彦威、四川威远人。以词风崇尚吴梦窗、周草窗,后别号:二窗词客“。清末中举人,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苍梧等县知县及全州知州。辛亥革命后,继任四川会理、蓬溪等县知事。不久赴江西,先后出任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及庐陵到尹。所到之处,卓著政声,廉政自持,胸怀淡泊;致仕之日,两袖清风,恬然自适。1927年弃官后,遂矢志教育以培养救国人才。初任教于厦门大学,主讲词曲。后来先后...
分类:    2017-9-8 00:00
曾世礼
曾世礼(1867-1928),字修五(吾),今大英县象山乡人。幼年家贫,10岁时到射洪县洋溪镇当学徒,邻近有以塾师,他抽空旁听,学习读书写字,孜孜不息,深得塾师赞赏。他无钱买书,常借书誊抄,日积月累,抄书几大箱,且博览强记,领悟尤深。及长,由李钰生资助,去潼川府参加府考,中秀才。后到四川最高学府成都“尊经书院”深造,成绩优异。1906年丙午科乡选拔为优贡,应朝考签发湖北补用,知县委以高等审判厅刑庭推事职。不久,调补...
分类:    2017-9-8 00:00
彭宝卿
彭宝卿,名哲钰,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进大英县隆盛镇人。出生中医世家。先父超“精医术,事亲诚”;仲兄彭定之(名哲鉴,1900-1974),学验皆富,擅辩内科疑难。二人俱为隆盛一方德高望重的名医。 宝卿七岁入私塾,潜心攻读《四书》、《五经》及医学典籍。继受父教,临床指点,悉心医术,遐迩闻名。1929年迁居中坝镇(今江油县城)行医,时遇疫病流行,自制雷击散拯救贫苦垂危,挽救沉疴甚众,民生迅播城乡。1932年参加中医合...
分类:    2017-9-8 00:00
景瑞生
景瑞生(1899-1968),又名泽祯,大英县隆盛镇石门人。又入私塾,勤奋好学。1914年随父学习中医,1917年又在玉峰场陈敬之门下学医5年,得师传秘方《医盘》一书。1919年先后在蓬莱、隆盛、金元和钱家(高峰)等乡镇行医,新中国成立后举家定居蓬莱镇“悬壶”济世。1952年组织蓬莱镇福民联合诊所,任诊所主任。1958年10月,福民联合诊所与蓬莱区卫生所合并成立蓬莱区中心医院,任副院长。景瑞生治病主张维护病人阳气,他说:“救得一分阳气,...
分类:    2017-9-8 00:00
钱五元
    钱五元,民国18年(1929年)出生于蓬溪县回马镇,1959年毕业于成都南虹艺专,接着又入四川省国画研究班深造,主攻丘陵山水。先后任职于川北文联、蓬溪县文化馆、蓬溪中学、蓬溪县师范学校。创作的国画《丰收时节》《春风万里菜花香》被选作国家主席刘少奇出国礼品。70年代初又改花鸟,深研石涛、张船山、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作品,注重写生,师法自然,形成了有强烈艺术个性的独特艺术流派。画风质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画面...
分类:    2017-9-8 00:00
罗都复
    罗都复(1792-1875),遂宁市中区分水岭滚钟生长人士,后移居今大英县卓筒井镇安名石马村。罗自幼父母双亡,兄弟三个,他系第幺,文盲,从小以捡二炭、端糖簸小买卖及磨豆腐、烤酒为生,人称“罗豆腐”。因他发迹艰难,视钱如命,不嗜酒、烟。不嫖不赌,不善交往,不喜请客送礼,故外地人称他“罗老侃”,县人称他“土肥鳖”。    罗都复三十多岁仍无偶,在遂宁拦江乡卖豆腐,常常歇脚于易姓茶馆。主人见罗勤劳踏实,便出重金将...
分类:    2017-9-8 00:00
曹吉熙
曹吉熙(1910-1933),今大英县回马镇人。生母早故,有继母抚育成人,幼年家贫,仅断续上学,19岁毕业于回马高级小学。1929年8月,进入蓬溪县中读书,吉熙生活简朴,学习刻苦,不久,就加入进步组织“益智社”。1931年夏,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党员。是年,蓬溪县特支将“益智社”改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互助社”。曹吉熙在该社中积极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刊,讨论疑难问题;发动同学在回乡的路旁书写、张贴革命标语,配合县中校党组织领...
分类:    2017-9-8 00:00
道冲禅师
道冲禅师(1168—1249),遂州长江县(今大英县)人,宋代高僧。俗姓荀,幼资性绝群。稍长,考进士不第,遂到梓州(今四川三台)妙音院出家,后又到成都深造佛学理论。 南宋绍熙三年(1192),道冲禅师出三峡,云游浙江,到杭州西湖灵隐寺参拜松源崇岳禅师。初住嘉庆天宁寺,声名隆望,闻于朝廷,后又担任江苏南京钟山、浙江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著名禅师院主持。由于冲道德高望重,南宋理宗颁布圣旨,为帝倚重,众集如海。其弟子中...
分类:    2017-9-8 00:00
蒋超
蒋超(1624-1673),江苏金坛市人,字虎臣,以家近华阳洞而号华阳山人,以身是峨眉山老僧托生,遂罢绥庵。21岁中举人,23岁中鼎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来在峨眉山伏虎寺出家,成为佛门盛事,《聊斋志异》载有其事。著有《绥庵诗稿》、《峨眉山志》等。 清康熙十一年(1672)春,蒋超弃官,不归江南,附楚舟入峡,抵达蓬溪。时其友人潘之彪知蓬溪县事,遂出麋中之《蜀中广记》等书,鼓励潘之彪修成《蓬溪县志》2卷,此...
分类:    2017-9-8 00:00
李裕高
李裕高(1915-1978),字奉璋,号翔,今大英县蓬莱镇火井人。九三学社社员。学生时代,聪颖用功,成绩优异,被誉为神童。1928年,考入遂宁师校,学满回县任蓬莱高小教导主任。1930年,去成都省立七中学习。1933年考入成都大学,后因院系调整转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读书。 1937年下年,他受聘为工程师附中遂宁机场及川陕公路梓潼至朝天驿修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1941年,被派到键为县开采煤矿。同年,他利用工余时间,在煤矿附近的岷江上...
分类:    2017-9-8 00:00
张治平
张治平(1905-1945),男,大英县隆盛镇人,生于1905年3月。时代有田产,以耕读为业。父有四子,以治平局长。治平自幼聪颖,很受父亲器重,对他寄予了很大希望,希望他读书成才,长成为国之栋梁。治平深解父意,6岁始入私塾,用心攻读,成绩往往名列前茅,先生喜欢,学友爱戴。民国七年(1918)进入蓬溪县高小校读书,民国十年(1921)考入遂宁县第三师范学校。三年功课,成绩一路领先,民国十三年(1924),19岁的张治平以较高的学业成绩考...
分类:    2017-9-8 00:00
陈于陛
陈于陛(1545-1597),号玉垒山人,明代南充宰相陈以勤之子,隆庆进士。明万历十九年(1519)拜礼部右侍郎,次年改史部右侍郎。万历二十一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终明之世,父子为宰相者,只有南充陈氏。 万历五年(1577)五月,陈于陛到(今大英隆盛)长滩寺游历,古寺藏林间,唯闻钟磬声,面对如此美景,陈于陛诗思泉涌,当即草书七言律诗《游云台观》。明代蓬溪典史蔡一元(湖广人,后任射洪主簿)和长滩寺僧人林诰将...
分类:    2017-9-8 00:00
赵燮元
赵燮元,字衡轩,射洪人,清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官云南永平知县。曾主讲射洪金华书院。嘉庆十七年(1812)篆修《射洪县志》19卷,今存。著有《淡远轩文钞》4卷、《淡远轩诗稿》2卷行世。 明水寨,又叫明水城,位于今大英县回马镇郪口境内,系古代军事要塞。据有关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明玉珍、明升父子占据四川,建都重庆,国号“大夏”,为拱卫遂州,于是在涪江与郪江汇合处一侧的明水山上建筑明水城,筑城周长二里。明水山三面...
分类:    2017-9-8 00:00
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唐代名将,评定“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封为尚书令、太尉、中书令、逝后追任为太 师。其人忠义,才德流芳,其名言曰:“吾儿无才德,留财为哪桩?吾儿有才德,留财为哪桩?”他不主张对子女娇生惯养,要以才德学识使之自食其务,否则害下辈。“不留万贯财,只留万卷书”便是郭子仪对后辈的期望。郭子仪子嗣甚旺,每每高寿生辰,儿孙跪拜其下,不识者如云,只抬手点头以示之。郭子仪后裔自唐昭宗他的第四代孙郭瑞夫妇...
分类:    2017-9-8 00:00
洒下汗水收获美丽——园林绿化师
洒下汗水收获美丽——园林绿化师
洒下汗水收获美丽——园林绿化师  采访对象:园林绿化师 唐云弟   主要任务:通过修枝、防虫、除杂草等工作,维护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挥舞剪刀给植物修枝剪叶,给树杆刷上防虫的“白漆”,清除草坪里的杂草……这些都是60岁的唐云弟再熟悉不过的工作。作为一名园林绿化师,每天他都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双手为城市“美容”,精心呵护每一株花草树木,描绘出一幅美丽和谐的城市画卷。  1月8日清晨,7点刚过,老唐...
分类:    2017-9-8 00:00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