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审议稿)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大英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遂宁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大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大英县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得到较好保障,居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为推进健康大英建设,实现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深化医改取得明显成效。全面落实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互联网+医疗、行业综合监管等重点工作任务,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控制在30%以内。扎实做好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组建“1+X”型县域医疗联合体2个。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实现医保异地住院报销“一站式服务”“零现金支付”。
2.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辖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00所,公立医院床位数1427张,较2015年分别新增154家机构和339张床位。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2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37人,注册护士898人,较“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14.83 %、14.97%、28.84%,基层卫技人员总数931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63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4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32人。县疾控中心、隆盛中心卫生院、卓筒井镇卫生院迁建工程、县中医医院门诊医技综合大楼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县中医医院中医药综合大楼项目已竣工验收。建成中医馆11个,5个联村示范卫生室建成开诊,完成4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在全市所有区县中村卫生室达标率第一。医养结合机构3所,养老床位425张,医疗床位238张。县人民医院成功通过二甲医院复审,成功创建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二甲,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三名”工程持续推进,国家级在建特色专科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
3.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定期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成功处置水痘、腮腺炎、人感染H7N9流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等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建发热12个哨点和5个核酸检测实验室,积极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县疾控中心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疾控机构,县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保健院,县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被省卫生健康委确定为四川省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单位。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电子建档率98.10%。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强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妇幼保健管理,辖区内艾滋病检测覆盖率达33.26%,治疗成功率为95.74%,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率100%,艾滋病母婴阻断传播率0,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治疗率100%、治疗成功率9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83%、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新生儿疾病筛查99.63%、实现县域内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零”支付。
4.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1.8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81 ‰,孕产妇死亡率由2016年的21.22/10万下降至零死亡。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创建国家级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村82个、省级无烟单位34个,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1%,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7.6 岁。
5.健康扶贫实现圆满收官。加强卫生室建设,配强村卫生室力量,45个贫困村均有1所达标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均有1名以上合格乡村医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代缴率达100%,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63831人次,总费用31920.54万元,自付费用2280.55万元,自付占比7.14%;创新填补县域外住院“政策空白”,综合施策强化救助,把贫困群众县域外住院自付费用压缩在1万元以下,基本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二)机遇挑战
1.经济发展新常态给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交会叠加,以及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全域开放、四向拓展”等战略部署的全面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对乡村经济和治理版图的系统性重塑,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做强大健康产业,加快生物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五大领域发展,打造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2.城镇化发展对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大英县列入全国120个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既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也是重大发展机遇。把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作为撤县设区、积极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的重要抓手,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县医疗卫生健康行业要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强化大英县撤县设区后医疗卫生服务及其设备配置与市主城区的协同发展、均衡布局,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规模,全面保障群众就医需求,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区域、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协调发展。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条件。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将带来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4.重大疾病严重威胁人群健康。新冠肺炎等新发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等不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5.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仍然存在。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特别是缺少高水平、高层次技术人才,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短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医防”缺少有效融合,“上下” 联动协作不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系统性、集成性仍待增强。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对医疗服务设施等公共资源造成新的压力,特别是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 目的 ,以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深化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健康 大英建设 ,为全县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为推动大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卫生健康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坚持健康优先。始终做到卫生健康发展为了人民,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引导人民群众由7被动应对健康问题转变为主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3.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加快优质资源扩容,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风险防范、资源下沉和整体协作、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推动实现卫生健康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加安全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卫生健康发展活力,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工作,提升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
5.坚持中西医协同。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构建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特色卫生健康模式。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提高重大疑难病、急危重症临床疗效。
6.坚持均衡可及。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在资源配置和投入上加大向公共卫生倾斜力度。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健康公平。
(三)主要目标
1.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新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8.3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4 / 10 万以下,婴儿死亡率下降到 5.2‰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6.0‰以下,出生缺陷率逐年降低,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差异进一步缩小。
2.卫生健康体系构建新格局。县镇村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建成至少一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公共卫生体系初步构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体系建立健全。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护师)数分别达到3.0人和3.2人;医院总床位规模达到2579张以上,每千人床位数达到6.6张。
3.健康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健康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保险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75%以上,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95%,食品安全监测覆盖率达到90%。
4.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新成效。艾滋病疫情继续有效遏制,结核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持续控制和消除寄生虫病、重点地方病危害,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严重精神障碍、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
5.健康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健康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职业技能人群逐步覆盖,健康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更加丰富,中医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医养结合、休闲旅游与健康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健康产业占全县 GDP 比重稳步提升。
6.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分级诊疗体系、医疗联合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快推进,综合监管制度更加健全。
7.卫生健康治理效能达到新水平。贯彻落实卫生健康领域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卫生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主要发展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