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文件 政策文件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英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3-11-3 11:16|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337| 评论: 0|来自: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摘要: {"原始ID":"121f08a4a67306cada0fee7db06cbb4c","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1日","发布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编号":"大府办函〔2023〕115号 ","附件":[]}

专栏3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

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项,其中: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宜技术成果15项。

(五)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

1.加快孵化载体建设

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龙头企业、联合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建设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等新型孵化器和专业化众创空间,提高孵化器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在孵企业毕业率,提升大英县孵化载体的服务效能。加快建设孵化基地和科技型企业加速器,在全县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阶梯孵化体系。依托现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联合共建专业和特色服务平台,完善项目入驻、政务政策、商务与生活配套、创业辅导等服务板块,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构建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孵化辅导体系,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孵化培育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规模。

专栏4  创新创业平台

1.鼓励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龙头企业与成渝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联合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

2.采取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构建一批投资促进、培育辅导、媒体延伸、专业服务、创客孵化等不同类型的市场化众创空间,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孵化机构开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创新创业服务。

3.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国家孵化器联盟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基地共建、创新协调

4.高质量举办大英县创客大赛等赛事,提升创新创业热度浓度

5.引进一批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期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2.推动创新文化建设

持续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培训、科普讲座等,打通企业和研发机构、创新人才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跨区域创新文化合作交流机制,联合周边川渝地区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等双创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乡村科普活动站、社区科普宣传栏等公益性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办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群众性科普活动,加强科学教育和科技普及,全面增强群众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六)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行动

1.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引培进程

深入实施大英英才招揽行动,推行人才专项编制,搭建重点企业人才需求与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靶向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及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科引技深度结合,靶向引进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及团队,重点支持杰出人才团队、领军型创业团队和创新团队,分类给予项目支持资金。落实减税降费和融资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本土创新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深化校(院)企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基地、实训基地,探索人才引入在外地,技术研发在当地,成果转化在大英的飞地模式,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2.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探索柔性引入”“异地研发等创新人才发展机制,聚焦科技创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引导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人才与企业项目实现精准对接,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和成果给予相应的人才政策支持。实施培训提能工程,每年选送重点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赴高校、专业机构进修培训。健全职业竞赛选拔机制,积极推荐技能人才参加遂州技能人才大赛。健全人才协同发展体系,持续深化金英人才联盟江流域一江三地人才协同发展,加大区域人才创新合作和培育力度,实现人才资源共育共享。支持高校院所开设化工类、文旅类、乡村振兴类专业学科,大力培育与大英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推荐优秀人才参加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带头人后备人选评选。

(七)实施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行动

坚持推动大英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集聚优质创新资源要素,推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水平,积极布局前沿新兴技术,打造西部绿色油气融合发展样板区

1.油气盐化工

全力推进四川绿色油气化工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整合延伸油气融合产业链条,促进石化与天然气化工产业融合发展、循环发展。做强油气盐化工产业,支持传统石化企业减油增化、转型升级,开发石油化延伸产品、精细化工产品,构建油头化尾发展格局。在石油化工领域。重点发展以航空煤油、高辛烷值汽油和内燃机油为主的煤油、汽油和润滑油等高端油品,发展以聚乙烯、聚丙烯、苯、甲苯、二甲苯和苯酚丙酮为主的烯烃和芳烃等化学品,实现由基础炼油向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的精细化工转变;推动能源化工企业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加强科研合作应用,助力其产品实现产业化。在天然气化工领域,支持企业与石油天然气勘探企业合作配套建设中石油西南川中盐穴储能储气库,大力推动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利用,拓展天然气化工工艺路线,提高天然气化工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积极引进其他天然气化工衍生品企业入驻,延伸发展天然气制氰酸、1,4丁二醇(BDO)、醋酸乙烯、丙烯酸等化工原料,保障现有化工企业原料供给,不断延伸产业链,改善产品质量。在盐化工领域,主要在生产普通食用盐、工业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保健盐、高钙盐、创新液体盐等高品质食用盐产品;进一步加快延伸产业链条,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标准,探索研究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智慧工厂应用,升级品种盐生产线,实现由基础盐加工向特种盐、盐化工转变;立足于大英独特丰富的天然气盐卤地质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盐工业企业进行强链、补链,加快建设绿色生态盐卤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盐及盐化工产业向绿色化、多元化发展,打造全国高端盐品领军品牌;加大对伴生盐卤、天然黄卤中有益元素的深度利用及深加工产品技术开发,重点发展钙、溴、碘、锂、镁、锶等产业,延伸布局碳酸锂、碳酸锶、溴阻燃剂、碘制药等新产业,同步配套锂电之都”“东方气都打造,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2.化学新材料

聚焦精细化工、催化剂以及其他高端化学新材料,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夯实技术、产品等竞争能力,加快壮大化学新材料产业规模。在精细化工领域,瞄准前沿技术发展和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环保型的环氧乙烷衍生品,重点攻克减水剂聚醚单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纳米二氧化硅、氯化胆碱等化学新材料,加大甲醇制氢特种催化剂生产和回收再利用技术、高效真空制盐、盐深加工、特种盐制造等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环氧乙烷产业链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在大英县建设科研场所,共同推动对环氧乙烷进行深加工的研究院建设。在催化剂领域,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发甲烷化催化剂、铜系催化剂、转化催化剂等产品。突破系统性解决燃料电池的供氢问题,采用高活性醇氢转化及醇氢转化技术的设备可作为固定式或移动式加氢站,带醇氢系统的燃料电池可以应用于无人机、潜艇、汽车等行业,或作为备用电源、分布式电源用于偏远地区的设备供电或家庭、宾馆、医院等场合供电。在其他高端化学新材料领域,围绕汽车、电子、通信等下游应用,重点发展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工程塑料和复合云母等为主要原料的高端化学新材料产品,丰富产业整体布局,完善大英化学新材料产业生态体系。

3.汽车零配件及装备制造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相关分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