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线上医疗资源,提供统一的线上服务窗口。推进医疗机构健康信息标准化建设,推动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健康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医疗和公共卫生数据对接,实现线上“挂缴查”和个人健康档案、医学影像电子胶片等信息查询运用,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数据连接通道,促进医疗大数据开发共享。
2.加强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
鼓励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建设为核心,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建设互联网医院,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开具电子处方等基础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推送、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
3.优化公共卫生信息化服务
推动智慧卫生基础建设,提升政务共享服务水平。发展智慧疾控,搭建智慧疾病监测预警平台,加强与公安、电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对接,提升对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实时分析和及时预警能力。完善医疗“三监管”平台,优化“智慧卫监”系统,加快构建智慧监管体系,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药品使用监测体系建设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专栏6 信息化提升重点项目 |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医共体平台互通:整合数据,实现两级平台互联互通,保障区域内公共卫生、医疗业务数据交互、融合;实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慢性病管理等应用系统数据交互、融合。 |
(十)推进社会事业科技创新应用
持续推进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5G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旅游服务、生态环保、智慧城市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普及应用,显著提升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及生活品质,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人群。
1.推广文旅技术应用
拓展旅游大数据平台功能,完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系统、智慧旅游政务管理系统、智慧景区管理系统、智慧旅游服务终端系统、多语种旅游资讯系统、旅游质量评价系统等六大系统。在智能服务领域,以县域文旅集聚区为发展重点,持续深化智能导游、AI智能识景等智能服务,推广线上购票、扫码、刷脸快速入园等技术应用。在重点文物保护区,应用物联网监测技术,智能调控环境温湿度,有效保护遗址文物。在文化展示领域,充分应用数字孪生、虚拟结合、跨模态交互、跨时空等新技术,基于大英汉陶博物馆、卓筒井遗址公园等多个历史文化经典场景创作文化作品,将数字科技应用于文旅产业,推动线上、线下一体的数字文化产品发展,全方位展示馆藏文物,从虚拟现实交互中充分展示古人的创新和智慧,提升卓筒井文化的数字供给能力。
专栏7 旅游服务科技应用重点项目 |
1.支持卓筒井遗址公园,卓筒井为干屏村、隆盛土门垭村等精品村实施智慧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完善基础光纤网络,实现全域wifi覆盖。 2.推进隆盛镇土门垭村智慧跑道项目建设,以智能设备+信息化智能跑为载体,结合AI等多项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运动时长、运动里程、平均速度、消耗卡路里、运动频率等信息,提升用户体验感。 3.科普教育体验中心。建设集生产、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示范区,立体化呈现蓬盐企业新环境;支持博物馆+遗址基准井博物馆+老盐厂工业遗址打造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现代工业遗址体验基地。 4.紧扣“服务成渝两地影视拍摄重要承载地”的定位,培育集出品、协拍、制作、交易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探索“影视+文旅”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延展培育“影视+剧本杀”“影视+密室逃脱”“影视+研学”等影视+新业态。 |
2.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小区、平安大英、数字乡村等应用场景。强化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政法工作智能化发展。加快综治中心建设,深化“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应用,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科技助力生态绿色发展
持续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攻关,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郪江流域为重点,以流域控制单元为基础推进精准治污,探索监测预警、控源减排、决策支撑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示范应用。积极开展环保技术创新,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防治水平,推广使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重点提升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节能降耗水平,发展工业节水、综合节水技术与设备,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置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
专栏8 绿色环保应用重点项目 |
1.中石油西南川中盐穴储能储气库项目。加大黄卤、矿山建设和开发力度,建设天然气脱硫装置,充分综合利用伴生天然气,实现能源高效、绿色效能的发挥;充分利用自身盐井遍布优势,依托新型储能技术,实现废弃盐穴+储能储气,打造绿色“充气宝”,建造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形成全国天然气输配网络的西南枢纽作用。 2.盐卤分级处理资源利用中心项目。积极争取在我县建设大型天然气净化厂(气田水处理量:3000~6000方/天),支持盐化工企业配套建设盐卤分级处理中心(年处理量:300万~1000万方),对油气田水分级、分类处理,并对溴、碘、氯化钙、锂等有价元素进行提取,实现盐卤化工循环综合利用,建设气田水回注和外排,降低环保排放风险,实现高矿化度含盐水零排放。 3.化工园区水土气环境监测项目:开发环境监测监管模板,对土壤与地下水、颗粒物及光化学组分、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地表水环境等进行监测,实现环境监测信息可视化、环境状态评价和环境影响追溯。 4.支持企业创建省级绿色工厂。 5.支持企业创建市级节水型企业。 |
4.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优化“三通两平台”功能,改进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全县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探索未来学校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加快学生学习成长记录的大数据采集和应用,推动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组织实施“样板县”“样板校”及全县整校推进试点工作。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能力建设行动,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逐步构建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终身化学习需求的新型课程结构和教育教学体系。
5.强化科技兴安保障
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安工作力度,依靠科学技术保障生产安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我县安全生产能力。积极推进科技平台运用,促进科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发挥技术资源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实现企业的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强化食品安全科技工作开展,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食品安全技术攻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安全生产科技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融合现代科技创新成果与相关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快速迭代、维护和处理,提高企业安全技术素质和生产操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县委对创新发展工作的领导,整合优化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战略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定期研究推进全县创新发展有关问题、重大项目,推动科技创新资金统筹、项目会审、信息联动、审批服务高效运转。
(二)强化督导考核
健全突出创新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创新指标考核权重。加快健全完善动态常态的汇报机制、协同协作联动机制,考核内容适当公开,建立反馈体系,鲜明创新实绩督导考核导向。建立健全与创新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倒逼任务落地落实。
(三)强化政策落实
配套出台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加强财税、金融、产业、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市场等各方面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加强政策微调预调,及时按程序修订或废止不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政策文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和推动创新的能力水平。加强监督保障,突出政治监督,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大英落地落实。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