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链式化为导向,开展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合作和重点项目引进,提升集成配套能力。强化协作配套,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与龙泉驿汽车产业城、简阳临港区、“两江”新区汽车产业园等成渝地区整车制造企业合作,加大配套零部件研发力度,抓住新能源弯道超车机遇,与智能汽车关键技术有机结合,整体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能级。推进成遂合作(大英)产业园建设,充分运用“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模式,推进联合招商引资,支持成渝重点企业在大英建设生产制造基地,打造集材料研发、设备制造、加工服务、平台运营及行业应用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成渝地区高端制造业产业协作和核心配套基地。积极布局发动机系统、装饰零配件、汽车管路和车载汽车电子等前沿发展方向,逐步扩大与整车制造企业配套份额,推动优势产品链就近,就地协作配套。装备制造探索发展先进机械装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主要方向,积极扶持新代数控、宇扬环保等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推动装备制造向数字化及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
4.传统产业
加快服装纺织、建筑材料、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重点通过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以信息化改造工业化,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有效供给。在服装纺织领域,依托纺织企业发展基础,重点优化纺纱工艺,拓展延伸发展织布、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在建筑材料领域,顺应绿色建筑发展趋势,重点布局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两大方向,加强新型建材产业与设计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品牌化建设。在食品饮料领域,围绕优质白酒、预制菜、精深加工、保健食品四个方向,重点引进白酒、预制菜等龙头企业,联合农产品贮藏、检测、加工、批发、交易、配送等多种经营方式,加强对蔬果系列衍生产品的研发,延伸蔬果加工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5.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锂电两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建立更多创新联合体,加大重点技术布局和全链条融合创新力度,推动基础研究、产业化融合发展。在生物医药领域,聚焦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招引一批中药材深加工、化学药、医疗器械等优势企业。推动产、研、种一体化,统筹发展药医养食游,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优势,拓展产业链高端环节。鼓励现有企业加大与高等院校合作力度,提升企业研发水平,丰富产品种类,抢占市场份额,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在锂电领域,鼓励和支持锂电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牵头起草和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高标准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着力打造锂电产业创新中心、锂电产品质检中心。壮大锂电专业人才培养走创新引领发展之路,建设产业创新中心,组建技术创新联盟。依托行业商协会和龙头企业举办行业交流互动,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国内外锂电产业方面顶尖创新团队入驻。
6.数字经济
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5G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建设,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加快区域数据资源汇聚共享,提升协同运用大数据水平。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支持企业在优势领域创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重点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市场开发等全流程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提升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工业智能设备联网率,培育打造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5G、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
(八)实施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行动
聚焦大宗作物、食药、果蔬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精准优质、智慧高效、生态绿色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提升营养健康食品与食品安全技术水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立足乡村振兴和特色高效农业科技需求,着力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的引进、集成和推广,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打造现代农业“排头兵”,助力打造乡村振兴川渝样板。
1.强化种业关键技术攻关
面向优质粮油、生态畜禽、优质水果、绿色有机蔬菜和优质水产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明确高产、高效、高质、高抗育种方向,引进、试验、筛选、示范、推广一批重大品种创制、高效繁育、加工流通、生物种业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源头性新品种,结合我县实际,提升枳壳、刺梨、蔬菜、甜桃、青花椒、白柠檬、晚熟柑橘等优势品种选育的创新水平。加速推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布局优异基因挖掘、种质创新、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高效良种繁育技术等科技创新链条,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精准鉴定,加快优异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支撑种业做大做强。
2.推动耕地作物高效生产
围绕耕地质量和光热水肥高效利用,开展中低产田土壤改良、退化耕地治理、投入品减量替代等关键技术研发,构建高效栽培、健康养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聚焦耕地质量调控、土壤有机质提升、耕作田(地)块宜机化和机械化配套、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综合配套等关键技术,创新高产稳产农田质量建设的典型技术模式,完善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优化配置粮食生产科技资源,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推动主要粮食作物高效生产,夯实粮食生产根基,着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安全、高度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机械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农业。
3.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
顺应实时、高效、智能的农业创新发展趋势,结合大英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优势产业以及大英县蔬菜现代农业园区蔬菜保供需求,探索引进耕、种、防、收,规模化种植养殖等智能农机装备,力争实现农机作业环境感知、工作工况智能控制、作业流程自主协同、作业故障智慧监测等功能。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示范应用,大力推广丘陵山地作业技术装备、节水型灌溉设备、无人植保机等农机设备,与企业建立对接平台,开展先进农机装备和农业生产示范,支持耕、种、防收、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高效农机装备广泛应用。
4.加大科技兴村推广力度
突出生态宜居,建立科技兴村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科技兴村,支撑和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打造卓筒井镇“中国宋风古井桃源乡游第一村”、隆盛镇“乐享土门”中国中医药康旅第一乡等精品示范村,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强化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村风貌改善、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人畜安全饮水、安全用电、聚居点环境改造等技术示范。针对饲料资源短缺、动物疫病威胁、农林生物灾害多发频发等问题,以生态、高效、健康为目标,加大农业病虫害、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绿色健康规模化养殖,补齐农村科技短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技术。深化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四川农博会、杨凌农高会等重大科技交流活动,着力打造省地会商、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科技合作平台,全方位推进县内县外、境内境外农业科技创新跨界融合互动。积极开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骨干等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推广运行“四川科技兴村在线”“中国农技推广”等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政策解读、科普培训、农技知识、技术咨询、供求信息、网络销售咨询等更加完善的综合信息服务。
专栏5 乡村振兴科技支撑 |
1.推动大英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等园区创建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2.推动大英县中药材、柑橘或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等园区创建省级星级园区或晋级加星,支持大英县柠檬、甜桃、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市级星级园区或晋级加星,着力建设为干屏村、土门垭等一批精品示范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3.建设粮油现代农业园数字农业政府监管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服务。 |
(九)实施数字卫生健康发展行动
1.夯实医疗卫生信息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