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其他 应急管理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大英县地震应急预案(试行)》(2022年修订)

2023-1-31 11:11|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1818| 评论: 0|来自: 大英县人民政府

摘要: {"原始ID":"8433545e04644870bcac9774990c5b6f","发布时间":"2023年01月31日","发布者":"大英县人民政府","附件":[]}

3)指挥长靠前指挥,应急局牵头搭建现场指挥场所,实时组织抗震救灾工作,并视情派出多个工作组分赴重点受灾区域现场督导。

4)各成员单位迅速组织力量对本系统、本行业开展灾情排查和救援救灾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在应急响应期间加强值班值守。

5)应急局立即视频连线市应急局、省地震局开展会商研判,及时通报震情趋势会商意见;在市应急局、省地震局的指导协助下组织力量对灾区加强监测,及时通报地震数据。

6)应急局牵头组建指挥部后方协调中心。各成员单位派联络员到应急局集中办公,负责协调、处理本单位相关工作。

7)指挥部各工作组迅速到位,牵头单位组织相关成员按职责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8)指挥部对外发布启动二级响应决定,组织编写抗震救灾工作简报;指挥部或有关工作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震后24小时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有关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进展,并做好后续发布工作。有关工作组和成员单位组织、协调媒体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报道。

4.4.3三级响应组织指挥与应急行动

抗震救灾指挥部视情从常态化组织体系中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和受灾镇(街道)、园区的分管负责同志分别担任副指挥长和相关工作组组长。成立指挥部或工作组开展应对处置工作。

主要工作是:

1)抗震救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指导、协调抗震救灾工作,震后第一时间在应急局召开会议,了解灾情、社情和救灾需求。会议宣布启动三级响应决定,组织、协调抢险救援力量物资,及时向委、政府和应急报告抗震救灾工作进展。

2)相关成员单位联络员接通知前往应急局参加会议,并视情在应急局集中办公,负责协调、处理本单位相关工作。

3)应急局立即视频连线市应急局、省地震局开展会商研判,及时通报震情趋势会商意见市应急局、省地震局的指导协助下组织力量对灾区加强监测,及时通报地震数据。

4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赴震中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5)各成员单位迅速组织力量对本系统本行业开展灾情排查和救援救灾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在应急响应期间加强值班值守。

6)抗震救灾指挥部对外发布启动三级应决定,组织编写抗震救灾工作简报,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有关成员单位组织、协调媒体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报道。

4.4.4其他情况组织指挥与应急行动

级层面未启动响应时,由事发地(街道)园区或其他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应对处置工作。抗震办指导、协调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主要工作是:

1)应急局第一时间视频调度了解灾情、社情。及时向委、政府报告抗震救灾工作进展。

2)抗震救灾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各司其职,迅速指导当地开展灾情排查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3)应急局立即视频连线市应急局、省地震局开展会商研判,及时通报震情趋势会商意见

4)抗震办视情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赴重点受灾区域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4.5应急处置主要措施

指挥部及各工作组根据抗震救灾工作需要,特别是在道路、通信和电力三断情况下,应果断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灾情收集与分析研判。利用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空中侦查和地面勘察等手段获取现场影像,运用综合监测手段和模拟系统快速评估灾区受灾情况。组织收集、汇总各地各行业灾情信息,必要时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渠道向社会公开灾情报送方式,动员社会各方参与灾情收集工作。

2)人员排查搜救。组织、指导开展自救互救;及时调派综合性消防、安全生产等救援队伍,向上级申请专业救援力量,协调辖区武警部队、预备役和民兵,调配大型机械设备、破拆顶撑工具和生命探测仪等专业救援装备,赶赴灾区开展入户排查和人员搜救工作。

3)医疗救治。组织医疗队伍赶赴灾区抢救受伤群众,必要时建立临时医院或医疗点,实施现场救治;加强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和血浆的组织调度,加大对重灾区医疗器械、药品的供应,根据需要分流重伤员,实施异地救治。妥善处置遇难者遗体,做好遇难人员善后及家属安抚工作,及时开展群众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等工作。

4)群众转移安置。组织受灾和受威胁群众转移,鼓励群众投亲靠友,及时开放应急避难场所,设置临时、安全的集中安置点,对集中安置点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巡查。设立救灾物资集中接受点(库),筹调运送食品、饮用水、衣被、帐篷、折叠床和移动厕所等各类生活物资设备,按相关规定实施救灾救助。

5)应急交通运输。及时对灾区进行必要的交通管制,清除路障、疏通交通干道,开辟绿色应急通道,维护交通秩序。组织抢险抢修队伍赶赴灾区,紧急调拨、租赁、征用各类运输工具,抢修维护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综合调配交通运力,保障救援救灾工作需要。

6)基础设施抢修保障。组织抢修供电、通信、供水、供气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调集应急通信车、供电车和供水车等,搭建应急通信网络,提供应急供电、供水等要素保障,优先确保重要部门、应急指挥、人员搜救、医疗救治和群众安置需要。

7)卫生消杀防疫。对灾区饮用水、食品和药品开展监测、巡查和监督,组织开展卫生消杀和疫情防控工作,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报告制度,根据需要及时开展医学检验和疫苗接种工作,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和排污排泄物等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严防各类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8)社会治安维护。依法从严打击盗窃、抢劫和哄抢救灾物资,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等违法犯罪行为;对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和监狱等重要场所加强警戒,在受灾群众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设临时警务站,加强治安巡逻;做好涉灾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

9)次生灾害防治。加强地震、气象、空气、水源和地质灾害等环境监测排查和应急处置,及时采取停课停工停产措施,关闭关停受影响景区、厂矿和在建工程等,组织技术人员对水库、堤坝、闸站、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和输油气管道等开展排查、评估和除险加固,及时预报预警和应对处置,减轻或消除危害,必要时组织人员及时转移撤离。

10)烈度评定与损失评估。组织专家开展发震构造研究,对地震烈度、工程结构震害特征、地震地质灾害和社会影响等进行调查,开展烈度评定;调查灾区范围、受灾人口、成灾人口、人员伤亡数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等,组织人员开展灾害损失评估。

11)社会力量动员。根据需要,组织动员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有序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统一规范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和志愿者队伍的申报、派遣和管理服务工作。

12)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及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应急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渠道发布抗震救灾信息,有序做好震情、灾情信息发布以及后续新闻报道工作。密切关注线上线下舆论动态,开展科普宣教,做好舆情引导工作。

13)涉外事务管理。妥善转移安置在灾区的国(境)外人员,及时上报相关情况;做好境外新闻媒体采访工作的组织管理;根据安排组织协调国(境)外救援队申报入境和灾区开展救援活动,做好国(境)外捐赠物资款型的接收和管理,按规定做好检验检疫、登记管理等工作。

14)生产生活恢复。监测灾区物价和供给,采取必要的干预手段,恢复灾区正常市场供应,稳定灾区市场秩序;指导、帮助灾区有序稳妥地组织复学、复课、复工、复产。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